7月1日加拿大139嵗 華人講故事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6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涵報導)四年一次的世界盃又給了在7月1日滿139歲的加拿大展現其多元文化特色的機會。作為加國第三大族裔的華人,在國慶來臨之際向大紀元講述了一些他們自己的故事。

*「華裔捐獻了太平洋鐵路」

「加拿大華裔相當於捐獻了太平洋鐵路」22歲才第一次見到父親張錫芹的張作新在談到華裔對加拿大社會的貢獻時說。

統計資料顯示,自加拿大聯邦政府1885年對華人開徵人頭稅以來,有80,000多華人移民支付了總額約2300萬加元的人頭稅,同1881至1885年間15000名華工參與修建的太平洋鐵路的總費用相當。這筆錢加上利息,相當於目前的十億加元。

張作新的父親張錫芹1914年來到加拿大,留下妻子和2個月大的女兒在中國。他曾經在維多利亞、溫哥華和多倫多工作。用了14年時間,張錫芹才還清當年所交的500加元人頭稅。1954年張作新與母親一道移民來加拿大。在機場他第一次叫「爸爸」。「當時的心情,」張作新說,「是想哭又哭不出來。」

*一帆風順的國內編輯

96年來到加拿大的Grace高表示自己好像沒太感受到新移民安定下來的艱難。「我來了兩個月後就找到了餐館打工的活,干了十個月,領了一陣失業保險,就找到了一家華人報紙設計廣告的工作,一路發展到現在。」

出國前在上海一家大的國營雜誌社做編輯的Grace可能屬於學文科出身的新移民中不多的能回干本行的人士。在談及為何捨棄一周到單位一天即可,還能到處遊山玩水的國內工作,卻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加拿大時,Grace表示,主要是因為被「黨」定為培養對像後,接觸了一些領導,實在不想同他們「同流合污」。

丈夫沒辦法只好找個訪問學者的機會先到了美國,把Grace接出來後,又一家移民到了加拿大。「出國前聽人說要學粵語,否則粵語不好的話很難找到工作,我使勁兒學也沒學會。」來到加拿大,我英語不是很好,粵語也沒用上。我可能是屬於一帆風順的那種人吧。」Grace笑著說。

*兩個女兒的新移民

2003年從中國四川移民來加拿大,目前在家照看兩個女兒的唐英認為,她來到加拿大最大的困難就是找不到好工作。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語言問題。語言不行,即使有再好的技能也發揮不出來。

說到華人對加拿大的貢獻,唐英認為,總體來講華人的勤懇、自律與文明對加拿大社會是很有益的。移民人口多數擁有較高的學歷,也對加拿大社會有利。她希望加拿大社會能夠為低收入的家庭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幫助。

唐英說她不會因為生活上的暫時艱難而再回到中國去。「這裡環境好、制度好,社會公平、民主。」她說,孩子在這裡生活會輕鬆和快樂,家長壓力大些也值得。

*少數族裔漸成主流

據加拿大統計局預測,到2017年多倫多的人口將增加100萬,現在的少數族裔人口將超過51%,成為主流。其中,華人人口將增加42%至75萬。同期發佈的調查報告卻顯示,華人對加拿大的歸屬感在所有族裔中最弱,但希望永久回流原住地的華人比例卻遠低於黑人、西亞及阿拉伯裔、南亞裔等族裔。

*加國華人兩百年

據歷史記載,第一批中國人於1788年在溫哥華島西海岸NOOTKA SOUND登陸,協助建築堡壘和帆船。1858年6月28日,約有300名在美國參予淘金熱潮的華人到達溫哥華島維多利亞堡,使該地成為加拿大最早的唐人埠。
  
1881年至1885年間加拿大興建橫穿全國的鐵路,約15000名華工參與了開山洞、炸隧道等最艱苦的工作。當地華人估計,加拿大太平洋鐵路每一英里埋葬4名華工。
  
從1885開始,為了阻止華人入境,加拿大聯邦政府訂定了華人人頭稅每人50元,到1903年,華人人頭稅已增至每人500元。
  
1923年加拿大政府通過「排華法」,禁止華人入境,導致許多華裔家庭幾十年分離。二戰期間,有約600名華人男女青年從軍,戰後凱旋,大大提高了華人的聲譽。1947年,聯邦政府廢除了「排華法」。

1967加拿大允許華人用「獨立移民」身份移民來加。2006年6月22日,加拿大總理哈珀在國會舉行正式道歉儀式,平反華人移民法案,並宣佈將對健在的人頭稅受害者及親屬進行賠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西方媒體看中國(第266集)
日相小泉抵加會晤總理哈珀
中國的悲劇
中國的悲劇 人氣 1
小泉對北韓政策得到加拿大支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