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加拿大139岁 华人讲故事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6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方涵报导)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又给了在7月1日满139岁的加拿大展现其多元文化特色的机会。作为加国第三大族裔的华人,在国庆来临之际向大纪元讲述了一些他们自己的故事。

*“华裔捐献了太平洋铁路”

“加拿大华裔相当于捐献了太平洋铁路”22岁才第一次见到父亲张锡芹的张作新在谈到华裔对加拿大社会的贡献时说。

统计资料显示,自加拿大联邦政府1885年对华人开征人头税以来,有80,000多华人移民支付了总额约2300万加元的人头税,同1881至1885年间15000名华工参与修建的太平洋铁路的总费用相当。这笔钱加上利息,相当于目前的十亿加元。

张作新的父亲张锡芹1914年来到加拿大,留下妻子和2个月大的女儿在中国。他曾经在维多利亚、温哥华和多伦多工作。用了14年时间,张锡芹才还清当年所交的500加元人头税。1954年张作新与母亲一道移民来加拿大。在机场他第一次叫“爸爸”。“当时的心情,”张作新说,“是想哭又哭不出来。”

*一帆风顺的国内编辑

96年来到加拿大的Grace高表示自己好像没太感受到新移民安定下来的艰难。“我来了两个月后就找到了餐馆打工的活,干了十个月,领了一阵失业保险,就找到了一家华人报纸设计广告的工作,一路发展到现在。”

出国前在上海一家大的国营杂志社做编辑的Grace可能属于学文科出身的新移民中不多的能回干本行的人士。在谈及为何舍弃一周到单位一天即可,还能到处游山玩水的国内工作,却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加拿大时,Grace表示,主要是因为被“党”定为培养对像后,接触了一些领导,实在不想同他们“同流合污”。

丈夫没办法只好找个访问学者的机会先到了美国,把Grace接出来后,又一家移民到了加拿大。“出国前听人说要学粤语,否则粤语不好的话很难找到工作,我使劲儿学也没学会。”来到加拿大,我英语不是很好,粤语也没用上。我可能是属于一帆风顺的那种人吧。”Grace笑着说。

*两个女儿的新移民

2003年从中国四川移民来加拿大,目前在家照看两个女儿的唐英认为,她来到加拿大最大的困难就是找不到好工作。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语言问题。语言不行,即使有再好的技能也发挥不出来。

说到华人对加拿大的贡献,唐英认为,总体来讲华人的勤恳、自律与文明对加拿大社会是很有益的。移民人口多数拥有较高的学历,也对加拿大社会有利。她希望加拿大社会能够为低收入的家庭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帮助。

唐英说她不会因为生活上的暂时艰难而再回到中国去。“这里环境好、制度好,社会公平、民主。”她说,孩子在这里生活会轻松和快乐,家长压力大些也值得。

*少数族裔渐成主流

据加拿大统计局预测,到2017年多伦多的人口将增加100万,现在的少数族裔人口将超过51%,成为主流。其中,华人人口将增加42%至75万。同期发布的调查报告却显示,华人对加拿大的归属感在所有族裔中最弱,但希望永久回流原住地的华人比例却远低于黑人、西亚及阿拉伯裔、南亚裔等族裔。

*加国华人两百年

据历史记载,第一批中国人于1788年在温哥华岛西海岸NOOTKA SOUND登陆,协助建筑堡垒和帆船。1858年6月28日,约有300名在美国参予淘金热潮的华人到达温哥华岛维多利亚堡,使该地成为加拿大最早的唐人埠。
  
1881年至1885年间加拿大兴建横穿全国的铁路,约15000名华工参与了开山洞、炸隧道等最艰苦的工作。当地华人估计,加拿大太平洋铁路每一英里埋葬4名华工。
  
从1885开始,为了阻止华人入境,加拿大联邦政府订定了华人人头税每人50元,到1903年,华人人头税已增至每人500元。
  
1923年加拿大政府通过“排华法”,禁止华人入境,导致许多华裔家庭几十年分离。二战期间,有约600名华人男女青年从军,战后凯旋,大大提高了华人的声誉。1947年,联邦政府废除了“排华法”。

1967加拿大允许华人用“独立移民”身份移民来加。2006年6月22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在国会举行正式道歉仪式,平反华人移民法案,并宣布将对健在的人头税受害者及亲属进行赔偿。@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西方媒体看中国(第266集)
日相小泉抵加会晤总理哈珀
中国的悲剧
中国的悲剧 人气 1
小泉对北韩政策得到加拿大支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