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劣氣候 發現號太空梭發射添變數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6月30日報導】(大紀元綜合報導)美國「發現號」太空梭已進入發射倒數計時,按美國太空總署(NASA)計劃,它將於美東時間7月1日傍晚從佛州卡納維爾角升空。不過,美國太空總署正密切觀察一個暴風的動向,該暴風給“發現”號能否成功發射平添了許多變數。這次發現號太空梭的發射是自從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以來,NASA進行第2次太空飛行任務。

發現號太空梭倒數計時自6月28日啟動。( (Photo by Matt Stroshane/Getty Images)

按照原計劃,「發現號」太空梭預定在美東時間7月1日下午3時49分(北京時間7月2日凌晨3時49分) 搭載5名男性和2名女性乘員前往國際太空站,進行一項重要的任務。發射倒計時已於6月28日下午啟動。

發現號太空梭此次飛行任務的7名太空人。(Photo by Matt Stroshane/Getty Images)

但是,美國太空總署的氣象官凱西‧溫特斯說,從目前天氣預報來看,有60%的機率,7月1日第一次的發射任務可能會因為惡劣的天氣而推延,因此「發現號」的發射可能會順延至星期天(7月2日)發射。不過,7月2日和3日也會出現同樣的天氣,此後幾天的天氣狀況預計還更糟。

美國太空總署表示,必要的話,他們將在未來5天內嘗試發射4次。「發現號」最佳發射時機在7月1日至19日之間。

美國太空總署官員說,如果天候允許,「發現號」已經準備發射到地球的軌道。不顧依然存在的安全威脅,太空總署官員為這次的太空任務決定重申辯護。

7月1日的發射將會是2003年「哥倫比亞號」失事以來第二次航天飛機飛行任務。去年7月發射的「發現號」則是美太空總署自「哥倫比亞號」悲劇以來首次發射太空梭。

NASA的人員對「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悲劇依舊記憶尤新,如果一旦再次發生災難,將可能讓已經長達25年的太空梭計畫,立刻胎死腹中。

「發現號」此次任務

「發現號」此次任務代號為STS-121,將測試對太空梭所進行的最新改進。這些改進包括,對太空梭外掛燃料箱絕緣泡沫材料的重新設計,太空梭隔熱屏的飛行檢查,發射過程中經過改善的攝像效果以及執行救援任務的航天飛機的發射能力。

STS-121任務也將為國際空間站提供支援,進行一次重大維修,運去超過2.8萬磅的設備和補給,同時還將把第三位太空人送入空間站「發現號」太空梭將在太空停留12天,按計劃,機組成員將在此次任務期間進行兩次太空行走。

數千果蠅將上太空

如果「發現號」7月1日能順利發射,數千隻果蠅將踏上太空之旅,科學家們希望能通果蠅理解人類的免疫系統,其主要實驗目的是在未來拓展和理解如何有助於實現人類在太空的最優化表現。此項實驗將作爲STS-121任務的一部分。

美國太空總署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科學家認爲,儘管人類與果蠅在體型和複雜性上有明顯差异,但黑腹果蠅或普通果蠅能够揭示爲什麽宇航員在太空飛行期間經常出現的免疫系統發育突變。

該實驗將對分別在太空飛行和NASA肯尼迪空間中心實驗室中相同基因控制果蠅進行監控測試。據悉,在太空飛行之前,研究人員將相同基因的果蠅分成兩組:太空組和地球組,這兩組果蠅都在相同溫度、濕度、食物和生活空間下喂養。@

—————–

「發現號」升空前媒體質疑安全問題堪慮

(中央社記者褚盧生洛杉磯二十九日專電)「發現號」太空梭今天進入發射倒數計時,按美國太空總署計劃,它將於七月一日傍晚從佛州卡納維爾角升空。不過,美國的一些媒體出現有關安全疑慮的報導和批評,其中尤以洛杉磯時報的社論最引人注目,社論直言希望這次飛行任務「流產」。
綜合文字、廣電及網路媒體報導,大多集中在太空梭外掛燃料箱表面隔熱泡棉會脫落的問題,這也是造成二零零三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數億觀眾眼前爆炸的原因,至於批評的言論則是抱怨太空總署經常在最後一刻才「修補」令人擔憂的問題。

回顧二零零三年二月,一片絕緣的泡棉於脫落時撞擊到太空梭機翼,導致附著機翼的隔熱片出現一個小孔,最後產生難以負荷的高溫後爆炸解體。

經過一年不眠不休的檢討,太空總署的工程專家以為已經找出問題的癥結,不料去年七月「發現號」升空時,又發生了另一樁類似的泡棉問題。

媒體建議,為了避免悲劇的重演,太空總署應該放棄太空梭任務,改以其他更為安全的計劃取代,因為太空梭計劃的初衷就是著眼於可以重複執行任務的優點,在每次飛行的空檔可以做好保養、維修的工作,確保下次任務能達到最高的安全標準。

但是泡棉問題已經困擾三年之久,並且至今沒有足以令人信服的排除障礙,這也讓人愈發明白它不是太空梭機齡老化的問題,而是設計與結構瑕疵。

另外一樁引起媒體注意的事,是太空總署首席工程師與安全主管日昨不約而同公開表達基於職責所在,反對「發現號」升空。但是,署長葛裡芬卻獨排眾議,堅持如期發射。這也是太空總署成立至今,第一次有內部安全主管反對的飛行任務。

葛裡芬堅持的理由是,如果碎片正巧擊中太空梭,七名機組人員可以放棄太空梭,暫時棲身國際太空站,等待亞特蘭堤斯號前往救援,留下無人搭乘的「發現號」在大氣層中單獨燒燬。

葛理芬同時表示,為了完成國際太空站的建造工程,太空梭的任務不宜延後或中斷,太空梭團隊還需要在二零一零年以前執行至少十六次的任務。如果一切順利,屆時「發現號」將慶祝它服役二十六週年。

「發現號」的飛行任務長達十二天,七名太空人將為國際太空站運去補給品和設備,並且把德國太空人湯瑪斯.雷特爾送進太空站執勤半年。當然,往返過程中其他六名太空人還會嘗試在無重力狀態下進行太空梭的檢查與修護等高難度工作。

根據太空總署發佈的資料,每一次太空梭任務的花費約四億五千萬美元。但美國媒體強調,如果七月一日的發射順利,沒人會計較這一耗費巨額公帑的任務,但它卻難以改變世人對太空人安全的憂慮,因為太空總署沒有拿出令人信服的保證。

統計也指出,自從人類探索宇宙以來,已經前往太空七百一十七次之多,十八名太空人在任務中不幸遇難。

媒體的祝福是:希望目前尚停留在研發階段的「團隊探索飛行器」(Crew Exploration Vehicle),可以如期在二零一二年進入試飛階段,並且在二零一八年來到之前能夠載人重返月球,並且在設計上能達成百分百的安全保障。

相關新聞
沉睡海底80年 美二戰傳奇潛艇「哈德號」現蹤
裁員持續 微軟谷歌這次裁撤瞄準雲端部門
為保護青少年 紐約擬限制社交平台算法
科學家恢復了因遺傳缺陷而受損的腦細胞功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