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調或再施重拳 徵20%至50%所得稅

【大紀元6月6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六日電)中國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經濟形勢研究室主任王小廣昨天在上海舉行的國際地產大會國際城市政府論壇上表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缺乏消費稅收制度,應該對房地產交易所產生的收益徵收百分之二十至五十的所得稅,對於豪宅消費則另外收稅,才是解決房地產投資過度的最好方式。

北京「國際金融報」今天報導,王小廣認為,中國房地產行業目前的核心問題就是房價過高,而房地產市場上的過度投資將對中國經濟造成中長期影響。預售制度作為一種高風險的融資管道,是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源所在。

他表示,中國從去年開始徵收的營業稅,由於部分賣家將其轉嫁到買家頭上,並沒有起到實際作用。而真正要控制房地產投資過熱,則需要進一步徵收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五十的所得稅。

中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則在會中指出,此次中國政府針對房地產宏觀調控的重頭戲還在後面,至少百分之五十的房地產開發商將會被淘汰。

聶梅生認為,新出台的「國六條」的十五條意見的嚴密性存在問題,需要後續政策的進一步出台繼續調控。例如,結構調整針對所有項目,要求戶型九十平方公尺以下的佔七成,卻沒有限制房價,也就是說,即使是小戶型的住宅,也可能在市場上被炒到很高的價格。同樣,在限制套型、首付的意見中也沒有提到房價的限制問題。

談到可能出現的後續政策的方向時,聶梅生表示,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宏觀調控向來會催生房地產金融的加速破殼,而此次,中國銀監會正在進行房地產金融的相關調查,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的出台或許就會是下一步的重要舉措。

北京房產市場日均購屋量下跌兩成

(中央社台北六日電)中國發佈新一輪房地產宏觀調控措施之後,北京日均購屋數量下跌了兩成,「北京日報」的報導說,這顯示抑制房地產投機行為措施的效果開始顯現。

報導指出,六月份北京商品房市場降溫,房地產交易管理網的統計數據反映,新政策實施以來,每天成交僅三百七十一套,比上個月日均四百七十九套下降了百分之二十二點五。

報導說,新一輪宏觀調控房地產市場政策推出之後,部分賣房人和買房人不謀而合,同時改變了計劃。搜房網與鏈家地產的聯合網路調查顯示,受二手房營業稅徵收時限由兩年延長至五年的影響,四成業主選擇暫緩銷售手中的房子,轉而出租。

另一方面,租賃市場客戶登記量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

報導引述鏈家地產市場總監金育松指出,延長營業稅徵收時限,使得一部分房產出售者的成本增加,出售意願降低,為了規避營業稅,因此轉而把房產出租。

相關新聞
報稅 今最後一天
綜所稅今截止申報 69處郵局窗口延長服務
台財部:網路報稅突破200萬件  創新高
開心教室預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