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環保人士:短暫關燈抗議污染

標籤: ,

【大紀元7月10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楊明2006年7月9日華盛頓報導)香港空氣污染情況日趨嚴重,環境保護人士建議香港市民在8月8號晚上8點自動關掉電燈3分鍾,以喚起政府和民眾對環境污染的警覺,減少空氣污染帶來的損失。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暨社會醫學系、香港中文大學社區及家庭醫學系、香港科技大學環境研究所和香港智庫“思匯政策研究所”最近聯合發表一份題為“空氣污染:經濟成本及解決問題方案”的報告。

*空氣污染日益嚴重*

報告說,香港全年四成五的時間空氣能見度差、空氣質量不及倫敦、紐約,柏林和巴黎,比美國最污染的城市洛杉磯的粒子水平大約高出40%,包括可吸入人體的懸浮粒子、二氧化氮等4種主要污染物,對心臟血管和呼吸系統造成損害,致使每年的死亡人數增加1600人,有形醫療成本損失每年高達15億港幣,生產力損失達5億港幣,無形經濟成本為190億港幣。

報告建議,要加大民眾對香港空氣質量持續惡化、社會經濟負擔增加和生產力損失的認識,香港特別行政區必須率先改善珠江三角洲的空氣質量,發展清潔燃料、運輸工具和都市基礎建設、制定環保法律和法律和條例。

*向政府表達去污強烈立場*

面對香港空氣污染狀況日趨嚴重,香港環境保護人士星期天表示,他們建議在8月8號晚上8點,全體香港市民關掉電燈3分鍾,以此來告示政府,市民在清除空氣污染方面的強烈立場。

雖然香港政府表示,正在採取積極措施清潔環境,但是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賀達理認為,政府在清潔空氣污染方面的措施還遠遠不夠。他說,無論是根據任何標準來衡量,政府目前採取的措施還都不夠。他表示,空氣污染正在變得越來越惡化,空氣質量還不如前幾年。

*空氣質量標準過時為害市民*

思匯政策研究所執行總裁陸恭惠女士說,改善香港空氣污染的狀況需要採取綜合措施,包括運輸和工業採用清潔的燃料。她說,雖然香港的空氣污染受到地區環境的影響,但香港的運輸污染對香港市民的健康能造成直接的影響,這方面應加強改善。

也有學者指出,香港目前採用的空氣質量標準是根據1987年世界衛生組織空氣質量標準制定的。學者認為,這個標準已經過時,無法保護香港人民的健康。

*對大陸是示範*

李少民博士是美國歐道明大學經濟系教授,曾經在香港居住過多年。他說,幾所學術機構所做的香港空氣污染情況的研究報告,以及環保人士發起的增加環保意識的行動,不僅對香港政府改善環境保護是個促進,對高速經濟發展的大陸更有示範和借鑒作用。

他說:“因為大陸的環保是很差的,因為他們的工業起步晚,拚命地生產,拚命地降低成本,顧不上環保。實際上,香港這種環保意識,從大陸的角度看是起了模範作用。如果大陸改進,香港肯定是得益的。從香港政府來講,跟大陸政府講環保,更有依據了。你看,市民都用這種停電幾分鍾的方式來抗議,說明民間對這個事情壓力很大,當然給香港政府更多跟大陸討論改善環保的籌碼。”

*與大陸聯手方可解決污染*

李少民說,香港雖然是個大都市,但公園綠地占總面積大約40%。但是,中國的經濟崛起對香港空氣污染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中國大陸和香港採取聯合措施,共同解決空氣污染的問題,才能逐漸減少香港的空氣污染。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六四與香港民主運動」座談會
五成七受訪港人因看世足賽感疲累
高市推廣環保餐具  民代官員紛響應
中華電信雲林辦社區服務  捐贈再生電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