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70%知識分子瀕臨過勞死

人氣 1

【大紀元7月15日訊】中國社科院14日發佈「2006年人才藍皮書」指出,中國七成知識分子走在”過勞死”邊緣,平均壽命從58、59歲下降到53、54歲。藍皮書還指出,中國在2005年人才浪費超過2500萬人,導致經濟損失超9000億元 。

七成瀕臨過勞死 平均壽命降5年

北京《法制晚報》引述中國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最新出版的2006年人才藍皮書《中國人才發展報告NO.3》指出,調查顯示七成人走在「過勞死」的邊緣。有關專家認為,如果知識分子不注意調整亞健康狀態,不久的將來,這些人中的2/3將死於心腦血管疾病,1/10將死於腫瘤,1/5將死於因吸煙引起的肺部疾病和糖尿病等代謝障礙性疾病以及「過勞」和意外。

另據上海科學院最近公佈的「知識分子健康調查」亦顯示,北京知識分子的平均壽命從10年前的58、59歲降到這次調查時的53、54歲,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

報告亦指出,在中國部分城市尤其是各項事業相對發達的沿海城市,「過勞死」問題有日益嚴重的趨勢,而且呈現出向年輕人這一低齡化蔓延的態勢。

人才浪費2500萬人 損失9000億元

藍皮書還指出,中國人才浪費嚴重,2005年,中國人才浪費總規模超過2500萬人,導致的經濟消耗和經濟損失超過9000億元。

藍皮書也指出,中國的人才競爭力較弱,在世界屬第三層次,遠低於排在第一位的美國及第二位的日本與德國,僅比俄羅斯和印度略好。

藍皮書稱,中國人才面臨大量流失的危急狀況,威脅國家整體經濟安全。資料顯示,從20世紀80年代初至2002年底,中國出國留學人員共有近60萬人,學成回國的只有15萬人。專家指出,「最好的人才都留在國內」的國家是美國和新加坡,而印度和中國則處於最後兩名。

此外,藍皮書亦對2005年全國31個省市區的人才競爭力進行排名,前10名為: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山東 、遼寧 、天津 、湖北 、四川 。

藍皮書點評了北京的人才競爭力。北京人才的兩個特點:一是數量大,規模宏大;二是門類齊全,素質優良。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七月十日亞洲財經要聞
機器人世足賽 淡大捧回金盃
替代役投入科技業南科辦說明會
炎炎夏日 狗狗也有專屬冰淇淋消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