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因應破產法 債務協商平台將轉型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盧麗玉/台北報導〕卡債協商申請案件不多,銀行原有意提前停止債務協商機制,但是目前債務協商提前結束已無望,而債務協商平台也可能因應破產法(債務清理法 ),而必須持續存在。銀行主管表示,目前債務協商平台有可能轉換成債務人進入破產法程序前的協商平台,即使破產法無法在立法院闖關成功,這個債務協商平台也可能轉型運作一段時間才會消失,目前這些意見已在銀行業者間形成共識。

銀行業者日前曾調查債務協商需在7月、9月或12月停止,調查結果顯示債權數目較多的銀行仍希望照原訂時間進行。銀行業者表示,目前提前結束債務協商仍有麻煩。

銀行希望協商平台持續

銀行公會也提出幾個理由支持協商持續進行,公會內部討論認為當初協商機制實施前就宣布將實施一年,除非有充分理由才提前停止,否則會引起外界質疑。

銀行主管表示,目前每個月協商案件維持一萬多件,雖然跟4月協商高峰期每月有六至七萬件比較起來,少一些,不過,每月一萬件的申請數量代表債務人仍有需求,且短期間申請案件也不會立刻降為零,要求提前結束債務協商機制的理由不充分。

9月司法院版的破產法將提立法院討論,如果破產法通過,可能需建立新的協商平台,銀行業者認為可從既有的債務協商平台轉型成進入破產法程序的協商平台,修正既有的協商平台比重新建立平台所花的成本會較少,由債務協商平台轉型成破產協商平台已在銀行業者間形成共識。

銀行主管表示,債務協商平台轉型成破產法的協商平台機率很大,即使未來破產法沒有通過,協商平台也需持續運作過渡。目前債務協商由八大債權銀行來負責,債務人申請債務協商,八大債權銀行需與債務人簽約、與個別銀行確認債權、債款,再進行收款、催收等業務,資料傳遞與個別銀行確認較麻煩,未來債務協商機制結束後,債務協商平台仍須存在,提供平台統一協商過渡,再由個別銀行進行確認、催收等作業。

銀行業者提出另一項支持債務協商持續進行的理由,一旦債務協商提前結束,債務人可能會轉向申請破產,協商機制持續存在,對於那些高負債的特殊境遇債務人來說,就存在申請債務協商的誘因,銀行認為債權收回機會渺茫,若有固定窗口,債權人會比較願意來申請。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