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靈犀 傳神演繹中西音樂

--鋼琴大師陳瑞斌專訪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8月7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蕾萌墨爾本報導/戴林譯)2006年初有幸在墨爾本大學聆聽奧地利籍鋼琴大師陳瑞斌的鋼琴獨奏音樂會,在音樂會結束後,記者採訪了在台上休息的陳瑞斌。

陳瑞斌談到:「在演奏每首曲目時,我都在嘗試追求原作曲者的境界,努力與作曲者交流,以再現他在音樂中所要表達的意境。當然他們都不在這裡,但每一位音樂家都在努力再現音樂曲目的原汁原味。」

作為一位音樂家,無論有意無意,其理想目標是要達到超出凡俗的境界,以其本人演奏的精華與作曲者創作的精華進行交流。擁有能夠詮釋他人作品、達到其人境界與其溝通的天賦是何等的不同尋常。

音樂如自然,可以愉悅精神。這一點從靜心傾聽的觀眾,尤其是眾多的孩童們身上可以找到答案。在音樂會現場,他們仔細聆聽巴赫、貝多芬、李斯特和肖邦等古典名家的作品。

陳瑞斌談到,「我從4歲起開始練習彈鋼琴,10歲時應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之邀演出協奏曲,13歲時,台灣政府提供獎學金將我送到維也納攻讀,我在世界音樂之都學習了10年。期間,我的父母並沒有陪我一起。我認為父母對我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歷年來,已是奧地利公民的陳瑞斌,贏得了眾多的獎項,其中包括維也納的蓓森朵芙(Boesendorfer)獎,拉赫曼尼諾夫國際鋼琴大賽銀牌獎, 1992年法國巴黎羅塞爾(Albert Roussel)獎,以及2000年台灣的最佳藝術表演獎。1991年,陳瑞斌贏得七項歐洲鋼琴比賽大獎及5塊金牌。包括澳洲在內,他舉辦的個人音樂會經常在歐洲、亞洲、美洲等地區的多個國家的電台和電視中播出。他還經常與歐洲、美洲和亞洲的超過15個知名的交響樂隊同台演出。

當被問及「觀眾有何不同」時,陳瑞斌答道:「是的,澳洲的觀眾不像歐洲的觀眾那麼難以滿足。我在歐洲生活和學習了10多年。當觀眾中有小孩子的時候,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直接開始演奏,觀眾馬上就會靜下來了。」陳瑞斌還談到,當他演奏時,他一直在與作曲家溝通,而並非與觀眾溝通。當然,他也喜歡聽到觀眾的掌聲。人們在聽音樂會時,通常穿著正式的服裝。陳瑞斌說:「我並不在意人們穿什麼,那都不重要。」

在歷史上,音樂是否一直對社會產生著重大的影響?
陳瑞斌答道:「是的,這正如世上所有的事物一樣,很難準確的衡量其對人們精神生活起到的作用。多數情況下,人們意識不到這個社會需要音樂。」
他還談到:「音樂不同於其它藝術,比如繪畫可以調動人們的情感,而音樂能夠觸動人們的心靈。人們可以欣賞繪畫,而音樂的影響力更大。」

你想給年輕人提出什麼建議?
陳瑞斌說:「要鼓勵年輕人,激發他們的興趣,父母對他們的鼓勵很重要,音樂不是家庭作業,而是個人興趣。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們培養對音樂的興趣。」
鋼琴彈奏是來自歐洲的文化,當為中國的觀眾演奏時,陳瑞斌說他注意到觀眾對音樂的更深層的理解。

陳瑞斌出生於台灣,當他回國時,他總是為學校和學生們演奏。他明白這是不同的,其他的鋼琴家不會瞭解那種感覺,他瞭解中國的精神,能夠感受到國人與西方觀眾不同的反應。他能夠將中國的精神與偉大的西方作曲家的古典作品聯繫起來。吸收了西方音樂後的東方精神,加深了他對新的音樂的理解,帶來了完美的結果。

未來有什麼計劃?
他的回答非常簡短:「長壽,同時我也希望達到專業水準,最終也保持專業水準。」

台灣音樂不在你演奏的曲目中,下次會加入台灣音樂的內容嗎?
陳瑞斌表示,他已經安排了與中國國樂團同台演奏某些中國古典音樂。他說:「中國音樂、樂器與西方的音樂、樂器非常不同,非常難以掌握,非常的難。我必須將樂隊的形象與鋼琴音樂融在耳中,但這樣的演奏非常有趣,效果非常好。」

陳瑞斌說,墨爾本使他想起歐洲的城市。我不清楚這是否是他的讚賞之辭!我們不會錯過觀賞這位超凡的音樂家的機會。他將於8月初再次來到澳洲。具體時間是:8月4日晚8時在悉尼歌劇院演奏,8月6日晚7:30在墨爾本市政廳演奏。同台演奏的還有澳洲的著名藝人卡茂和台灣高雄市國樂團。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鋼琴家陳瑞斌先生訪談(六)
陳瑞斌新專輯推出 9月國台交合作
鋼琴大師陳瑞斌7日迪士尼音樂廳演出
鋼琴家陳瑞斌在迪士尼音樂廳公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