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主計處:2030年後老人恐靠社福取代子女盡孝道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8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唐佩君台北十三日電)台灣人晚生又少生,老人朝向獨居生活,台灣行政院主計處表示,2030年後家庭生活型態有重要轉變,在子女數減少下,老人可能得不到所需財務支援,社會福利及公共服務將變成重要支柱。

據主計處統計,2005年台灣產婦平均初次生育年齡為27.7歲,較10年前增加1.6歲、總生育率則是1.8人下降至 1.1人,晚生又少子化趨勢,除對台灣長遠勞動人口是不利因素外,人口老化另將帶來重大社會型態改變。

主計處表示,200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數為 222萬人,估計至2050年將增為 3倍,依台灣內政部曾在2002年調查,65歲以上高齡者居住安排,以與子女同住比例61.7% 居多,其次為僅與配偶同住19.5%及獨居8.5%。

與1986年相較,老年人與子女同住比例呈逐年下降趨勢,近10餘年來約減少8.5個百分點,但與配偶同居則增加5.5個百分點。

在獨居生活型態方面,全世界每 7個60歲以上老人有1個獨居,日本每8個老人有1位,台灣則每14個老人就有1位獨居,均低於歐美國家4個老人就有1個獨居;聯合國認為,發展中國家未來老人居住安排將漸轉向獨居。

主計處表示,由台灣內政部50至64歲的養老居住調查結果顯示,雖然台灣國人養兒防老觀念有所改變,老人期望與子女同住比例也由7成下降至5成人口,但老年人所得來源仰賴子女比例與鄰國相較,南韓高於台灣、日本則低於台灣,但這二個國家的老人與子女同住意願都低於台灣,表示台灣老人因傳統觀念或實際生活需要,目前仍有半數願意與子女同住。

由於台灣在1983年以前總生育率仍高於人口替代水準,主計處推估,在2030年前,台灣大部分老年人還有足夠的子女可提供財務及生活協助,但此後,傳統孝道將面臨考驗,台灣政府除須鼓勵子女照顧老一輩家人外,對無法自理獨居老人,社會福利及公共服務將變成重要支柱。

主計處指出,如果越來越多台灣老人選擇與配偶一起生活,而不與子女同住,但在配偶過世後,老人獨居機會增加,該如何給予社會福利上協助,政策須盡早規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