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原住民職訓方案 社團:部分缺乏系統培訓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8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徐毓莉台北十三日電)為促進台灣原住民就業,台灣政府推動各種促進就業、職業訓練方案,不過這些方案究竟是否符合原住民需求?天主教新事社會服務中心修女韋薇指出,部分方案在部落進行的訓用合一確實提升就業率,不過有些短期傳統技藝訓練,缺乏有系統的培訓計畫,受訓者競爭力薄弱,對提升就業效果有限。

根據原民會統計數據,九十四年原住民失業率為百分之四點二七,相較於台灣地區民眾百分之三點八六的失業率高。

從性別來看,女性原住民百分之四點八的失業率高於男性原住民的百分之三點八六。相較於台灣地區民眾,男性失業率為百分之四點零四,女性失業率為百分之三點四八,在女性部份,一般民眾與原住民失業率有顯著差異。

統計顯示,近年來原住民失業率有下降趨勢,根據台灣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調查推估,九十四年十二月時,台灣原住民十五歲以上人口有八千五百五十三人在調查期間是從事政府提供的臨時性工作,較九十三年五月的九千六百多人少,顯示政府提供的臨時性工作並非九十四年調查失業率下降的因素。

分析發現,在營造業、製造業、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中,原住民就業人數增加不少,應是原住民失業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原住民族委員會近年來也推動原鄉就業機會,包括:觀光導覽解說、民宿、雕刻等工作機會,一方面增加部落就業機會,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失業率較高的原住民婦女,能夠兼顧家庭與工作。

韋薇修女指出,在輔導原住民就業過程中可以發現,不少原住民有「交通障礙」,對都會區的大眾捷運系統恐懼,因此在就業輔導中還要加上「交通輔導」,解決原住民就業後可能面臨的通勤問題。

韋薇修女表示,近幾年因為營造業景氣恢復,原住民工作機會增加,擔任體力工一般行情一天約一千八百元至兩千三百元,一個月工作約二十多天,願意從事這些體力工的原住民,以中高齡為多數,年輕人傾向選擇服務業性質的工作。

原住民就業與外勞存在一種特殊的關係,韋薇修女說,「外勞的勞動條件一定不能降低,否則將連帶影響原住民的勞動條件」,韋薇修女舉例,像是外勞薪資中要扣除食宿費用的規定,使得原住民的薪資也要被扣食宿費,另外,有些廠商引進外勞後,就將原住民轉到小包商,勞動條件降低,遇到這種情況,必須透過檢舉,由勞委會凍結廠商的外勞名額。

除了營造業外,近來相關單位也推出傳統技藝職業訓練職類,希望協助原住民女性提高就業率,不過韋薇修女表示,目前有一些傳統技藝的職訓課程,因為缺乏有系統、長期的規劃,太過短期的訓練與雜亂無章的作法,受訓者學習程度並未進步,因此競爭力有限,對於就業幫助不大,相關單位應該有一套長期培訓計畫,以免造成資源浪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