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SUBISHI GDI缸內直噴技術,源自柴油引擎的概念

人氣 175
標籤:

【大紀元8月18日訊】 (AUTONET記者:蔡致堅 報導) 提到MITSUBISHI的科技結晶,就不能不提到GDI(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燃油直接噴射的技術對於MITSUBISHI的意義。

在世界能源供給不穩定的現代,如何節省燃料的損耗及提升功率,將是考驗著汽車引擎工藝的發展,也許除了Hybrid、電動馬達之外,GDI就是一個答案。而MITSUBISHI的GDI引擎便是為此而開發出來,小到1.5升的直4引擎、大到4.5升的V8引擎,廣泛的運用在旗下的車款中,再次凸顯汽車科技工藝在MITSUBISHI的這句話。但是,燃油直噴技術原始卻是用於柴油引擎。

MITSUBISHI的GDI科技是將汽油車的引擎壓縮比提高(效率提升)、採用汽油氣缸內直噴(避免進氣閥門動作時的油料損失)、稀薄燃燒(不浪費油/氣混合物)、垂直的進氣(有效率的氣流)、碗狀凹面活塞頂(充分的油/氣混合)等等。其優點在於省油性(提升20%-35%)、降低一氧化碳排放(約20%)、動力提升(約10%)。缺點卻是製造大量的NOx。壓縮比達到12.5:1加上稀薄燃燒效應,能有效解決馬力和油耗的問題,一般車輛正常的空氣/燃油比為1:14.5,而GDI引擎將空/燃比大幅改進為1:40,相對的可能將引起引擎爆震的情況。

GDI引擎動作的流程仍為吸氣、壓縮、爆炸、排氣四個動作,但是,由於採噴油嘴直接注油到燃燒室中,在進氣的同時噴油嘴會先噴出少許的油量,其目的為的是避免壓縮比過高容易造成爆震(就是先降低汽缸的溫度);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讓汽缸中先有少許的油氣。

在活塞開始進行壓縮行程之時,變開始產生渦旋狀的氣流,並在上死點(火星塞點火前)開始噴入第二次較濃的油氣(主要動力來源)來燃燒。由於活塞頂部成碗狀凹面狀,會引導第二次的油氣集中在火星塞點火處引燃。排氣的行程則與一般車輛無異。這兩次的噴油加總還不及一般環境相同傳統引擎一次噴油的1/2,故能產生省油的效果(稀薄燃燒)。

為避免搭載GDI引擎的汽車排氣造成空氣污染,所以GDI引擎的觸媒轉換器須能有效抑止NOx的排放,其主要之功能為透過觸煤轉換器內之金屬絲表面的鉑、鈀、銠等貴金屬,產生化學氧化反應將有害氣體(NOx,CO)轉換為無害氣體後再排出車外。

──轉載自《汽車日報網站》(http://www.autonet.com.tw)

相關新聞
美經濟未見減緩 仍可能升息
穿越絲綢之路的古董汽車拉力賽
日本經濟新聞:本田將在印度設立摩托車新廠
降低汽車保險的好主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