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經歷回憶錄新移民陣痛

人氣 4
標籤:

幾場遊戲幾場夢

  找工作對於我來說並不陌生。早在大學三年級的假期我就初出茅蘆,拿著履歷表在江南大地遊走於工廠企業,研究單位,向人事處推薦自己,為畢業分配早做準備。當年還小有斬獲,被一家中外合資企業預先錄用。畢業之後出國不成,在上海痛定思痛,下狠心自謀出路,直到在一家實力不錯的廣告公司謀得一席之地。MBA畢業更是創造了發簡歷200多封,經歷二三十個面試,獲得8個管理工作職位(offer)的個人找工紀錄。

  「這些經驗加上以前我招聘面試別人的體會,應該會有幫助吧。」我在心裡盤算著。對,也不對。 對的是找工作的艱辛和考驗依舊,不對的是這裡是加拿大,人才市場的獨特性要求我不斷作出最大限度的超出以往舒適區的調整。而這恰恰是最折磨人,同時也是成敗的關鍵。

  首先是找什麼樣的工作。第一次登陸時,有一天的下班時分我們經過多倫多市中心的商業區,看到眾多的西裝革履的職業白領在街頭匆匆而過,我於是暗暗發誓:「給我兩年時間,我也要成為他們中的一個。」

  做白領沒錯,但什麼領域的白領呢?

  我不想放棄國內積累的市場營銷和客戶銷售的經驗和職業興趣,於是在開始階段專注於加拿大大大小小的市場和銷售職位。簡歷象炸彈一樣每天轟炸著多倫多知名和不知名的消費品公司,市場拓展公司和廣告公司。多數炸彈像炸不開的臭彈,掉入泥潭後了無音訊。間或有一兩個炸開了缺口,電話面試的對方在我一開口後的幾分鐘就匆匆**了。慢慢地我發現要繼續從事高級市場工作必須克服的兩點先天不足:

  1) 熟練的英語語言能力,包括工作,生活,文化全方位的用語和當地表達方法;

  2) 深刻的本地市場和消費者的背景知識,熟知當地市場,競爭者,消費群體分類,心理和習慣等。在國內我可以很輕鬆地闡述某種產品的4P和相應行銷策略,因為我生活在那裡20多年,我瞭解我的社會和人們,在這裡我的瞭解是零。

  這兩個一朝一夕無法彌補的缺失決定了在市場銷售領域,像我這樣的新人只能從事要求相對低,入門簡單快捷的某些其他「工作」。

  一天有一個電話什麼都沒問就叫我第二天去面試。我一陣激動,以為碰到了賞識我這匹「千里馬」的伯樂。面試兩個人一組和一個白人主管面談。我費力地聽著他的快速英語,大概知道公司是專門從事市場直接拓展和促銷業務,目前有一個項目幫助一家大型餐館進行促銷,故招聘人員云云。我們明天8:00就開始上班,收入按銷售提成,沒有底薪。

  晚上老婆問我到底幹什麼,提成有多少,我也說不清楚:「大概就像以前我們在上海招的臨時促銷員吧。」

  第二天上班我們新人都被分散到不同的小組,坐老員工的汽車到一個叫Mississauga 的地方。後來才知道Mississauga相當於上海的閔行,離開多倫多市區有30公里的距離,這在當時我的概念中簡直就是長途奔徙。車行40分鐘到了一片不錯的住宅區。我的「導師」帶領我開始了行銷工作。

  我們按照門牌號開始一家家敲門。

  「你好!今天過得好嗎?我們是某某公司的代表,請問你有沒有聽說過或去過附近的一家 「某某餐廳」就是哪個綠色的房子……啊,很好!他們目前有特別折扣和優惠就餐計劃,你是否願意在週末和家人一起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又可以省很多錢呢?」

  上午10點多的時候,70%的住戶都是鐵將軍把門,間或有人開門,不是回絕,就是說自己的兒女都不在家,無法做決定,等他們下班再來等等。

  在和「導師」的交談中瞭解到每天他從早8:00 幹到晚上8:00,然後與其他人一起回公司寫報告交差。如果運氣好,可以賣掉10個以上促銷計劃,平均是6-7個,每個提成$15 加幣。

  「每天大約100塊,一個月是3,000塊,約等於1萬8 人民幣。」我心中快速計算著。「收入還行,不過這大冬天的,全是體力活。」

  可能今天運氣特別不好,臨近中午我們還是沒有成交一筆。而我已是飢腸轆轆,雖然包裡有葉給我準備的午飯,但到哪裡去熱呢?本來以為會在室內上班的。

  「我們什麼時候休息?」

  「一般幹到下午一點,然後到附近的咖啡店休息一小時。」

  「那我不是要餓癟了,」我心裡犯著嘀咕,腳步也因為缺少熱量變得沉重起來。

  我會一直認真幹這個活嗎?我的本來就不強壯的身體會承受得了每天超過12小時的戶外嚴寒的體力考驗嗎?接連兩個否定的回答讓我下定了「開溜」的決心。

  「你知道嗎,我突然想起今天下午2點我的太太要去醫生那做個重要的檢查,我想我得回去了。」

  「那……好吧。不過我們沒法送你,你知道麼走嗎?」 「導師」信以為真了,並詳細告訴了我如何出小區到最近的公車交站。

  千謝萬謝之後我飛也似地深一腳淺一腳逃離了完全陌生的現場。憑著嘴巴這張活「地圖」, 在倒了五輛汽車和地鐵,時歷兩個半小時後終於回到了夢寐以求的家。結束了我第一 「半天」 的加拿大工作生涯。

  後來我認識不少新移民朋友初來乍到時幹過或短或長的門銷,又有機緣巧合認識了幾個門銷的「大拿」,他們每月收入可以過萬。有的甚至自立門戶或做起了區域總代理的職位。

  當時就非常好奇為什麼在市場經濟發達的西方還有門銷這種我認為原始的行銷方法。其實對於某些特定的商品和服務如電力合同,家庭保安系統等,它們的顧客需求面大,本身信息不對稱性較小,消費者的價格彈性係數又高,所以相對低廉的價格足以吸引很快的成交。門銷就不失為適應此類商品的一種成本低,見效快的好方式。當然它靈活自主的彈性工作制和較少或幾乎沒有的繁瑣售後服務也吸引了一批性格外向,反應敏捷,喜歡與人溝通的從業人員。寫到這裡,讓我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

  有一年的冬天,我們一夥人組團到美國邁阿密旅遊,同行的7、8 個人來自不同的地方和背景。其中有一位上海來的未婚大齡B小姐(很不幸我和她來自同一個城市)自我感覺十分良好,時時處處以個人利益出發,置集體決定和大局於不顧,引起了我們的普遍後悔和反感。大家礙於面子忍耐著。同行中又有一人稱「大鬍子」的著名門銷大拿,因為為人豪爽幽默,頗得大家喜歡。

  一天晚餐後大家圍在餐桌邊談天,我們問大鬍子門銷對很多人很難辛,他卻樂此不疲,過人之處何在,每每向顧客解釋時,是否如實相告,又或有誤導之嫌?

  大鬍子撅著仁丹鬍悠悠道:「沒有,完全沒有誤導。主要看你從什麼角度理解我的話。比如說,我告訴你-B小姐是我們當中最漂亮的一位小姐,這是一個事實。」

  一旁的B聽得一臉的心花怒放。

  「可是,有一個事實我沒有告訴你—B 小姐也許是我們當中最愚蠢的小姐!」

  我們個個前俯後仰,笑得喘不過氣來,大叫:「大鬍子,我們愛你!」 只見小B青一陣,紅一陣,良久才憋出一句「大鬍子,我也愛你!」

  既然沒有「大鬍子」的機智幽默和堅強的體魄去幹門銷,我想起了我的同學曾經從事的電話行銷。通過他在原公司的關係(這是我在加拿大找工作唯一的一次借助佔據70%招聘數量的人際關係),我很快遞上了簡歷並應約參加為期一天的大規模公開面試會。

  整整一上午我們一百來號各「色」人種齊聚一堂,參加英語基本理解能力筆試,參加人際交流溝通基本能力筆試,參加專業技術基本概念能力測試。每完成一道測試,考官會宣佈進入下一輪的名單。雖然身經千戰的我不懼怕此類小考,順利過關,但看著和自己有著同樣境遇和期待的淘汰者的潸然離去,未免有兔死狐悲的傷感,慨歎現實的冷酷。

  中午稍事休息後,殘餘的三十來號人進入小組情景模擬和一對一面談,繼續相互搏殺。小組情景模擬是6-8個應聘者和一個主考圍坐成一組,輪流就主考提出的不同場景進行英語演講,模擬接聽客戶電話和進行電話銷售。然後互相評論。這種集體能力大現眼式的方法把巨大的壓力推向面試者,每個面試者象「超級女聲」選秀般搔首弄姿。

  因為以前在一家德國外企有過極其類似的更為殘酷和馬拉松式的面試經驗,所以我還能通過不斷的自我對話調節這種不舒適。不過我從某些組員講話的顫音中還是感受到了氣氛的緊張和侷促。

  終於捱到大揭曉的時刻,我很幸運地入圍二十「佳麗」,並被分到國/英語組,被告知新項目10天後開始,敬請聆聽電話通知。時薪$10.5。

  走出這家號稱加拿大第一大電話行銷公司的大門,我長長吐了一口惡氣,腦海中蹦出「虎落平陽招犬欺」的形容。如果這像國內一樣,大家忙活一天為了爭取一個中高級以上的市場經理或區域經理的職位,我完全可以理解。可如此勞民傷財只是為了一個區區年薪2萬的低級工作,是否有點形而上,還是加拿大的勞動力市場真的十分惡劣。與此同時我第一次強烈地感到自己的學歷,智商和聰明才智受到了明顯的貶值,英雄氣短,英雄氣短啊!

  畢竟邁出了工作的一小步,我們馬上把這個「喜訊」告訴了萬里外的父母。好讓他們鬆些氣。「一個月扣掉稅,房租和日常開銷還能節餘幾百塊。」我們已經覺得挺滿足的了。既然「大功告成」,我就到圖書館借了很多中文小說,在等待上班的日子裡文學熏陶起來。

文章來源:DIY移民留學家園網

相關新聞
大中型水庫移民每人每年獲補助600元
近一年半有八萬餘外國人歸化西班牙籍
草庵居士:挾百姓為人質
在加拿大找工:求職簡歷也要隨機應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