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聚道離別 候鳥離情依依

人氣 6
標籤: ,

【大紀元8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十九日電)第二屆「候鳥計畫」學員近三百人經過一週的集訓和七週的實習,行政院國科會今晚在中油大樓舉行頒獎暨歡送晚會,候鳥們不但上台受獎,彼此拿著相機拍照,希望留下美好的回憶,他們有的要返回僑居地,但也有決定留在台灣工作。

台灣僑民第二代青年暑期返台實習的「候鳥計畫」,自 6月25日熱烈展開後,經過第一週的團體新生訓練及七週的實習後,國科會昨天舉行一整天的候鳥計畫實習成果發表會,277位候鳥學員分組,依生科、工程、人文等四個領域發表實習成果。

候鳥們的實習作品非常多樣化,除了奈米科技、基因醫學、燃料電池外,也有實作型的 LED照明顯微鏡,更有探討社會文化的檳榔西施觀察記,甚至還有「我最痛恨網路的十件事」等有趣的主題,活潑又誠實地表現出海外青年特有的自信與衝勁。

這些成果經過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及同領域學員的評分後,選出前三名及佳作,國科會主委陳建仁晚間一一頒發獎品及獎狀,鼓勵和肯定學員們七週以來用心實習,同時也讓他們有更深入的機會了解故鄉。

陳建仁同時頒發感謝狀予接受候鳥的實習單位 (包括中研院、國研院、國衛院、工研院、動物園、故宮博物院等53個單位);晚會最後由林子均和陳薏如兩位候鳥學員回送主辦單位一顆小樹,代表「小樹留根」,希望未來候鳥能像小樹般成長茁壯,並根留台灣。

候鳥們難得大集合,因此幾乎每位學員都拿起相機猛拍,希望留下難忘的回憶,他們返回僑居地後,還會進入國科會設好的網站,大家在網站平台上再續前緣,同時將經驗分享給下一代學員。

學員們之中已經有人決定留在台灣工作,貢獻所學。今年才從俄羅斯莫斯科大學外文系畢業的劉沛真連續第二次參加候鳥計畫,今年她在台灣民主基金會和台俄協會實習,實習期間為台俄協會寫文章、編季刊、更新網站。

劉沛真說,七月底曾接待一團八人的俄羅斯國會議員,她擔任其中三人的商務行程的翻譯,讓她覺得非常榮幸扮演了橋樑的角色,間接促進台俄更頻繁的交流。劉沛真早年隨父母移居俄羅斯,她指出,中間回台灣探視祖父母或遊玩,看到與接觸到的東西比較浮面,去年參與候鳥計畫,讓她更瞭解台灣,並知道台灣在科技方面的高成就。

也去過不少次中國大陸遊玩的劉沛真比較兩岸的風土人情,她認為,大陸重金錢、現實;台灣人情味濃,走到那裡都有人親切招呼,就算不認識的人也一樣;經過慎重考慮,她決定計畫結束後繼續留在台灣工作,目前已有貿易、科技公司、台俄協會等工作機會等著她。

相關新聞
2006多樣性台灣科學季明開幕 深度認識台灣
福衛二號延後發射罰款爭議 國科會澄清
扁今去了中正紀念堂  參觀科學季
台灣海外攬才會 9月10日洛杉磯舉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