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胡勝正:持續金控整併 台立院開議前提檢討方案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二十日電)台灣二次金改目標引起各界不同看法,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胡勝正表示,為提升金融業競爭力,金融整併還是應該做,政府將定期檢討合併過程缺失。至於檢討方案何時出爐?他指出,應在立院下會期開議前,可向大家報告。

針對二次金改金融整併下一步該如何走?胡勝正接受中央社專訪時,作以上表示。

胡勝正表示,台灣2015年要達到國民平均所得在3萬美元以上,關鍵在人力培養(研發創新)、解決結構性問題、強化產業轉型、金融服務業的金流。

友達與廣輝兩大液晶薄膜顯示器面板廠(TFT—LCD)日前宣布合併,將使部分金融機構對新友達的授信,違反對單一客戶授信額度超過本身淨值5%規定,因而成為台灣國內首宗違反銀行法的合併案。

他對此表示,現在金融業面臨問題是銀行規模太小,產業越來越大,即使銀行法沒有限制,「小銀行也無法吃掉這些投資案,規模太小,對銀行風險太大」。

因此,他說,「要有大規模的銀行match(符合)這些大規模的製造業」。金融整併仍是應該走的路。

不過,胡勝正也指出,推動金融整併過程中,政府必須解除人民疑慮。

他說,這幾年推動金融整併過程中,台灣人民對公司治理、金融監理,沒有信賴感,因而衍生財團化、壟斷、圖利他人的疑慮,台灣政府必須解除人民疑慮,以具體作為強化民眾信賴感。

既然持續推動金融整併,為何另一方面又重新開放申請金控執照?胡勝正解釋,這是同樣名詞,卻代表不同意義。

他說,現在要鬆綁的金控是美式金控,正如安泰銀行董事長邱正雄主張,銀行可代售保單、債券與證券等(開放銀行與證券合組的金控,但保險公司加入公控,只能從事金融屬性為限,避免過度財團化),風險較小,這種金控多幾家並沒有關係。

胡勝正舉例指出,中信集團併購開發金控,使用大眾保險資金,利用財務槓桿進行併購,過度槓桿是很大風險,也引發民眾疑慮,即金融整併卻導致財團化。

台灣政府是否會落實二次金改限時限量目標?他說明,台灣政府每年會定期或不定期檢討金融整併過程優劣,若做得不錯,可再擴大。

他說,大家過度解讀限時限量目標,金改重點在於提升競爭力,但競爭力太過抽象,因而以具體數字表達。若能達到金控減半目標當然很好,若未能達到,將會檢討是否執行力不夠?政策是否不對?原來構想是否有差錯?數字是檢視整併成效的指標之一。

胡勝正舉例指出,檢視溫度多少是要讓身體好,但非一定要達到攝氏36.8度,才是身體好。

因此,他強調,金融整併持續會做,大家對金控減半有太多意見,但真正要討論的是,金融整併能不能發揮大家期待綜效?或反而是財團化?或發生其他弊病?討論金控整併是要7家或6家是沒有意義。

二次金改的金融整併數字是否有新目標?胡勝正指出,這部分仍要尊重主關機關金管會。不過,他強調,會在適當時機向大家報告檢討方案,時間應該是在立院下會期開議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