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實際通膨率飆到10% 嚴重影響民眾生活

標籤:

【大紀元8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二十日專電)在英國生活,日子愈來愈難過。根據英國經濟學者的估算,隨著瓦斯、電費等民生用品價格多次調漲,中產階級面臨的實際通貨膨脹率高達百分之十,比政府公布的百分之二點四,四倍有餘,高通膨率正嚴重影響英國數百萬名民眾的生活品質。

肯特大學教授史卡斯 (Richard Scase)指出,根據他的計算,「如果你一個月到餐館吃一次飯,修個車子或整修一下房子,加上油費上漲兩次,那麼你面臨的通貨膨脹率約有百分之十」。

經濟與企業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麥克威廉斯(Douglas McWilliams)指出,政府在計算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時,有很多因為能源價格上漲而漲價的商品並沒有被挑選計算,導致CPI與實際情況出現差距。

過去十二個月來,英國主要能源公司先後至少兩次調漲瓦斯和電費價格,漲幅至少百分之五十;汽油價格每公升逼近一英鎊(約新台幣六十三元);交通運輸、地方稅、水費、保險費、學費無一不漲。

英國媒體蓬勃發展,報紙相當多元,價格也不便宜,週日版的報紙半年來漲幅約百分之五十,平均每份在一點六到一點八英鎊(新台幣一百元到一百十三元),週一到週五的報紙每份至少六十便士(新台幣三十八元)。

雜誌的價格也很驚人,平均週刊約在一點七到三點四英鎊(新台幣一百零七到兩百一十三元),月刊至少三點五英鎊(約新台幣兩百二十元)。寬頻網路日益普及後,很多民眾表示不願意再購買報章雜誌,因為實在是「無財消受」。

國家統計局上週公布七月份CPI漲幅達百分之二點四,低於六月份的百分之二點五。統計局說,調查消費物價時共有六百五十件商品列入計算,但經濟學家指出,許多中產階級使用的民生必需品並沒有列入。

舉例來說,包括保險、學費、地方稅、房屋保稅等都被排除在CPI之外,他們並認為,包括能源帳單、汽油、健康保險及房屋貸款等的金額都被政府低估。

「週日電訊報」報導說,前一次英國官方公布的通膨率達百分之十,是一九九零年十月,前首相佘契爾夫人執政末期。高通膨率正使英國民眾面臨嚴峻的生活壓力。

相關新聞
彭博:美明年前不升息
美元走勢疲軟 美股持續震盪
新興債市 掌握三高
全球經濟成長放緩  通膨疑慮仍需停看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