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農場數量降低政府持續削減補貼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8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呂志翔日內瓦二十二日專電)農業型態與台灣相似的瑞士在十五年內,有高達三分之一的農場消失,顯示較大規模農業及有機農物,是未來農業發展大勢所趨,足為台灣參考。

台灣與瑞士的農業都屬「小農」型態,也是農產品「淨進口國」,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杜哈談判中是「十國集團」的核心成員。瑞士對農產品的高關稅及農業補貼,在談判中遭遇很大壓力。

瑞士政府最近公布的資料顯示,雖然瑞士的農業政策不會立即改變,但推動農業改革的努力未曾鬆懈。

瑞士在一九九一年有九萬兩千八百多個農場,去年減少到六萬三千六百個,多數終結營運的是土地小於二十公頃的農場,較大規模農場比例相對增加百分之三十九。瑞士農場平均規模在一九九一年為十一點五公頃,現已擴大為十六點七公頃。

主張改革者指出,瑞士農場須要進一步減少,兩萬五千個農場足以運用全國一百萬公頃的農地。

他們強調,瑞士農業競爭力實在薄弱,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比較,瑞士政府提供農夫更多的補貼,去年瑞士農夫百分之六十八的營運收入來自補貼。

據統計,瑞士農夫每年接受的政府補貼達二十五億瑞郎(十九億六千萬美元),但也有人估計,用來支持農業的經費可能高達四十億瑞郎。

瑞士的農業境內支持已有相當改善,除了在未來三年進一步減少補貼六億瑞郎外,目前所有補貼基本上都是直接給付,對象以對環境有利的農業為主,與生產沒有關聯。

有機農業是瑞士農業發展的特點之一,耕種有機農物的面積去年增加到六千四百公頃,佔百分之十,山區則達百分之二十,其中以穀物為主。

相關新聞
俄羅斯不急於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台中縣參訪座談 扁親近群眾心情愉快
加拿大草原爆發五十年來最嚴重炭疽菌災情
武陵農場 一年四季各有特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