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國觀光客來台 機場領證入關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中國觀光客年底以前將可全面來台觀光,據指出,有關觀光客發證領證問題,政府內部經過多次溝通後,決定改採在台灣桃園、高雄機場內「國境線外」發證方式實施,官員表示,兩岸情勢特殊,採取特別的發證方式,是經過多方考量後所做決定。

「機場內、國境線外」,是指中國觀光客先持對方證件搭機抵達台灣機場,在海關查驗線前,增設「大陸旅客領證櫃台」,領照後再持我方所發的證件入境。陸委會高層官員證實確有這項規劃,但還須最後決策才定案。

至於這是否牽涉兩岸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高層官員說,證照發放事涉政府公權力,中國人民來台,在現實情形下,既不能在中國境內發證,駐港澳單位又無足夠人力可以承辦,只能在機場發證,這是在複雜情勢下的技術性措施,只能說的確是「兩岸特殊關係下所採行的方式」。

相關官員表示,由於中國觀光客人數未來將大幅增加,為因應可能發生的突發狀況,在「機場內、國境線外」發證,台灣業務單位可以有效因應,也增加中國觀光客來台的便利性。

規劃一天開放千名來台

據指出,政府規劃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一天以一千人為度,全年預估可達三十六萬五千人,與過去開放符合特定條件才能來台的中國觀光客人數相較,倍數成長,證照發放的業務量將會激增,政府內部召開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幕僚會議時,就曾進行多次討論。

相關官員指出,曾有其他政府機關建議,可委託由外貿協會駐北京等地辦事處辦理發證,但因貿協辦事處人少、業務性質不同,中國也不會同意台灣在中國境內發證為由否決;由台駐澳門、香港單位發證的意見,同樣也遭到否決。

陸委會統計,政府自2001年陸續宣佈開放第三類及第二類中國觀光客來台,到今年5月底止,合計為十二萬八七四六人。

陸委會表示,政府是在2001年即宣佈開放中國人民來台觀光,但因為中國方面抵制,政府在2002年先行試辦開放第三類(赴國外留學或旅居國外,取得當地永久居留權的中國人民 )中國旅客,同年5月開放第二類中國旅客,即赴國外旅遊或商務考察的中國人民,而第一類則是指直接開放中國地區一般人民來台。

呂秀蓮︰拚經濟 要有世界觀

〔記者鄒景雯/台北報導〕副總統呂秀蓮昨天參加台灣心會活動時,針對兩岸經貿互動指出,台灣去年在中國投資佔百分之七十一,可以比喻成一百顆雞蛋,七十一顆都放在「中國」這個籃子裡,如果不慎籃子破裂,七十一顆蛋也將隨之破滅,大家要思索其中潛在的危機。

呂秀蓮提醒全民要更加團結打拚,IMF評比數據顯示,台灣經濟表現在二○○五及2006年時呈現明顯退步,其中經濟表現由第十八名退步到第二十七名,政府效能由第十九名退步至第二十四名,企業效能由第六名退至第十四名等,這些警訊值得大家關注。

在科技指標方面,呂秀蓮表示,大家都知道台灣科技發展高居全世界第三名,二十二項高科技產品囊括全世界市場一半,甚至有五項產品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台灣製造,但隱含的警訊在於,這二十二項產品中,真正仍在台灣製造的僅剩八項,其餘都移往大陸生產,所謂「台灣接單,大陸製造」,大家不可不慎。

副總統並指出,若以整體經濟競爭力來看,台灣是世界第五名,中國第四十九名;台灣科技指標世界第三,中國第六十四;台灣經濟自由度世界第二十七名,中國第一一二名,這些數字相當重要,希望國人除了對台灣未來具有信心外,更要加強國際觀,尤其全球化時代來臨,不能再強調我們只是台灣人,更要與世界接軌。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