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4人車庫起家 奇偶要寫台灣版Google傳奇

台灣藍海專題 奇偶的故事(上)

人氣: 12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良知台北三十一日電)從4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毛頭小子、租用別人車庫當作辦公室,創業起家的奇偶科技,成立8年多來,創下連續6年每股稅後盈餘逾8元、毛利率超過6成的佳績。奇偶以台灣為技術研發基地,憑藉領先產業的眼光,掌握軟體技術與強大研發能力,在安全監控領域開創自己的品牌價值。

奇偶科技董事長戴光正畢業於交通大學計算機工程學系,總經理林志衡為成功大學材料工程學系畢業,兩人是在以中文字型開發為主的軟體公司華康科技同事。

「在一次參觀資訊展的機會裡,我發現Web-cam (網路攝影機)產品雖然在當時熱賣,但只有8萬畫素的畫面很差」,戴光正直覺認為這是創業發展的機會。

戴光正表示,「在應用層面上,當時視訊會議已是很成熟的技術,不過我觀察到許多安全監控的系統,當時都是用錄影帶錄影,若能把安全監控的系統改為以電腦為主,應該會對產業產生變革。」

因此,戴光正與林志衡離開華康後一起創業,於1998年2月成立奇偶科技,從發展安全監控系統影像擷取、壓縮及處理技術為出發,改善影像壓縮軟體與使用者介面,推出第一個數位安全監控產品。

戴光正指出,當時台灣電子產業都以硬體設備的代工為主,他體認到代工必將面臨競爭,而出現流血殺價的宿命,因此堅持不走代工的路線。「奇偶以研發網路攝影機的軟體,切入安全監控市場,並以自家的軟體產品和硬體廠商的攝影器材隨機搭售,然後再不斷擴充更新軟體,如此才能創造利潤。」

奇偶創立過程與美國惠普與網路搜尋公司Google當初在車庫裡創業的情形類似。戴光正回憶創業初期,跑遍全台灣100多家安全監控的硬體製造廠商,拓展事業並不順利。「當時奇偶在創業之初,只是一家小公司,第一年奇偶的辦公室不到10坪,員工只有4人;3個月後,奇偶租下一間車庫當辦公室,應徵者走到奇偶的門口,就掉頭走了。」

除了初期「客戶難尋、人才難覓」外,「當時台灣的電子硬體代工廠商客戶,尚無法接受軟體付費的觀念,因此在創業第一年就把500萬元創業資金全部賠光。」

直到圓正科技成為奇偶的第一位客戶,才讓營運穩定下來;而面對國內業者根本沒有為軟體價值付費的觀念,「到國外一連串的參展及拓展市場,成為奇偶的出路」。

戴光正除了親自參與公司的產品開發外,也每次都帶著員工一起赴國外各地參展,親自向客戶示範解說產品的優異功能,至今仍每年至少參展5次以上,拓展歐洲、中南美等全球市場。由於產品結合網路監控、符合市場需求,參展也帶動新訂單增加,奇偶逐漸在業界打響「Geo Vision」的品牌知名度。

「奇偶在歷經第一年虧錢後,至今年年賺錢,全球已經有逾1000家的客戶,銷售地點遍及美國、歐洲、中東、俄羅斯等近60個國家,95%營收都來自海外,並以美洲接近4成最高。」戴光正強調,「奇偶科技從4人創業團隊至今超過百人規模,但一路走來絕不輕鬆。」

近年來,在全球籠罩在恐怖威脅及犯罪率不斷攀升下,為保護國家社會及個人安全,安全監控產品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社會安全防護工具,使國內安全監控廠商不受景氣波動,每年持續維持穩定成長。

不過,奇偶科技憑藉著本身軟體開發技術、行銷服務及辛苦打下的全球品牌知名度基礎,奇偶從創業時的4名員工,營業額從1999年的900萬元成長至2006年預估可超過11億元,業績擴展呈現倍數增加。

戴光正強調,「全球化成為現今台灣企業經營佈局的重要課題,奇偶科技從成立起即以國際行銷為行銷策略,數位監控系統-GV系列擁有10種多國籍語言,落實國際化的努力是國內外同業所望塵莫及的。」

此外,奇偶自2001年起連續6年,每年每股稅後盈餘 (EPS)均達到8元以上,今年則可創下賺進一個資本額的佳績;其毛利率維持60%以上的高水準,明顯高於同業平均約35%的毛利率,凸顯出奇偶在產業中的璞玉特色。

「小而美」的奇偶科技,創業以來深耕台灣、不依靠中國低價製造能力,更可說是台灣發展資訊科技產業中,憑藉本身軟體開發的核心競爭力,創造藍海發展策略的典範公司之一。

戴光正展望未來,「我們會持續秉持著創新研發的精神,提供客戶穩定、經濟、全方位的智慧型數位保全監控系統,同時讓『GeoVision』的品牌實現地球村的概念,成為『台灣之光』融入世界各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