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國市售台灣水果 9成5冒牌貨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8月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楊雅民專題報導)「連宋中國行」炒熱了台灣水果的身價,卻肥了搭順風車的「冒牌貨」,根據貿易商推估,中國市售的台灣水果,有高達九成五都是冒牌貨。

農業學者出身的民進黨立法委員吳明敏調查發現,台灣水果在中國被仿冒的模式,多數是台商拿到中國種的「台灣種」水果,直接以「台灣鳳梨、海南特產」等字眼魚目混珠;有的則是偷走裝盛台灣正宗水果的紙箱,裝上當地產的水果販售。

更有人取巧地將「Taiwan」(台灣 )英文字母故意少個「i」字,以「Tawan」品牌蒙混,誤導消費者;甚至還有自泰國、印尼等東南亞進口的低價水果,搶搭台灣水果身價飛漲便車,掛上台灣水果品牌販售。

台商紛紛西進 助長仿冒風

貿易商表示,仿冒台灣水果者,以西進中國種水果的台商居多,質疑這些台商仿冒,他們還會理直氣壯的反駁,這確實是海南島、廣東等地種植的「台灣種」水果,為何不能標台灣水果?

台灣精果連合公司總經理桂在興表示,幾乎台灣能賣去中國的水果,包括鳳梨、木瓜、楊桃、蓮霧、芒果、香蕉、蜜棗等,在中國都已出現冒牌貨,冒牌貨通常只以台灣水果約三分之一的價格賣,瓜分台灣正牌水果的市場。

桂在興說,台灣水果出口到中國,以一箱八公斤的水果為例,大約要負擔一百元運費,還要繳交十三%的進口增值稅,每公斤水果至少比當地水果多支出人民幣四至五元,如何招架冒牌貨的低價競爭。

他認為,台灣水果要打開中國市場,只能挑選最頂級的水果進軍高價宅配送禮市場,賣越貴送禮越有面子。

若是鋪到量販店、超市等通路,恐怕只有死路一條,因為量販店是中國一般大眾購物的地方,以低價為訴求,台灣「高貴」的水果,一般民眾根本買不起,在賣場只有擺好看的份。

桂在興觀察,台灣水果銷中議題炒了一年多下來,十家出口水果到中國的貿易商,大概只有一至二家賺錢,利潤也沒賺多少;至今每個月還持續出貨到中國的水果貿易商,在北京和上海恐怕只各剩一家。

不僅台灣水果在中國遭仿冒的情況氾濫,台灣十餘項知名農產品產地商標更遭中國「商標蟑螂」搶先註冊。

地方特產商標 中國搶註冊

根據農委會調查,包括梨山、凍頂、溪頭、杉林溪、日月潭、阿里山和玉山等台灣著名茶產地商標,以及池上米、古坑咖啡、瑞穗鮮乳、西螺醬油、西螺米、東港生魚片、埔里米酒、埔里米粉等地方特產商標,都被中國商標蟑螂搶先註冊。

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范德光表示,文山包種茶、凍頂烏龍茶和白毫烏龍(東方美人茶 )是台灣特有茶種,尤以凍頂烏龍茶在中國被仿冒的情形最氾濫,仿的味道幾乎和台灣凍頂烏龍一模一樣,而被稱為「台式烏龍」。

最近二、三年來,產地標示福建安西、杭州的凍頂烏龍茶、文山包種茶和東方美人茶,更大量進軍日本、韓國,和台灣正宗的產品正面競爭。

范德光憂心地說,台灣被搶註的茶產地商標若拿不回來,並在台灣完成註冊,屆時仿冒茶在國際市場和台灣正宗茶葉短兵相接,壓縮台灣茶葉外銷生存空間,台灣也不能告它,「這是很恐怖的事」。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