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各顯身手 亞洲較勁

標籤:

【大紀元9月12日訊】(亞洲時報 方德豪撰文)正當美國正把軍事部署向亞洲傾斜之際,俄羅斯總統普京最近宣佈將擴大出口亞洲能源十倍。有趣的是,美國跟俄羅斯都積極要增加在亞洲的影響力,但他們卻採取截然不同的策略,其結果當然也是迥然不同。這一發展,頗值得崛起的中國再三思考。

俄羅斯總統普京9月10表示,計劃10至15年內出口亞洲的石油及天然氣產量比重,由目前的3%增至30%。分析指出,普京的能源外交的戰略目標再清楚不過:俄羅斯要擴大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增加影響力。

普京在亞洲打能源牌的做法,可謂是有跡可尋。2004年底,中亞國家烏克蘭發生「橙色革命」,有說這場革命是美國中情局幕後搞的鬼,俄羅斯對於在「橙色革命」後上台、被視為是親西方的烏克蘭總統尤先科甚有戒心。在2006年元旦,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一度以價格問題切斷了通往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最終俄烏雙方也達成協議,但西方和烏克蘭已深深體會到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影響。剛在今年8月,尤先科出奇不意地任命他的政治對手、被視為親俄派領袖的亞努科維奇擔任總理的職務。

差不多同時,美國總統布什正積極武力攻打南亞的恐怖份子。9月5日,美國白宮發表了一份長達23頁的反恐戰略報告書,顯示新的反恐策略已經把注意力從「基地」組織轉移到了日益分散化的激進主義分子身上,並且懷疑伊朗向恐怖組織提供非常規武器。

也有其他跡象顯示,美國正把戰略重點向亞洲傾斜:上兩月以色列向黎巴嫩南部的真主黨進攻,被視為是美國攻打伊拉克的一次演習;8月美國跟蒙古舉行代號「可汗探索-2006」的7國聯合軍事演習,一樣被視為美軍為了熟習在亞洲內陸作戰而準備的一次演練。

亞洲時報在線駐巴基斯坦的記者也得到消息人士証實,美國人開始對阿巴邊境地區的反美好戰分子實施窮追猛打計劃。

另外,美國五角大樓在今年2月發表的國防政策指導性文件《4年防務評估報告》中提出,要將美軍的戰略重心從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美軍在太平洋海區的主力作戰艦艇數量也將大幅增加,要將6艘以上的航母和70艘核潛艇中的約60%都部署到太平洋海區。

有趣的是,俄羅斯大打石油牌增加在亞洲影響,似乎甚有成效,反觀美國在亞洲擺明車馬軍事介入,雖也有一定成效,但也付出了不少代價。

自美國本土在2001年發生了「911」襲擊後,美國先後在軍事行動中成功打倒了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以及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可是,這五年以來,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陣亡的美軍近三千人,在該兩國平民死亡數字更超過五萬。

美國政府的作風激怒了不少伊斯蘭教徒。一些不滿美國作風而思想又不成熟的西方年輕伊斯蘭教徒先後在2005年7月在支持美國作戰的英國發動恐怖襲擊,據稱今年8月又有西方年青穆斯林計劃在英國前往美國的客機上犯事。現在,一些潛在的恐怖份子已是在西方社會長大的年青人,對布什聲稱「美國在發動反恐戰後已變得更安全」的說法,外界批評者一直強烈不認同。

除了英國因為支持美國發動戰爭而被連累外,另一個支持美國出兵的西班牙也遭波及。2004年3月,馬德里遭遇恐怖襲擊,191人死亡。這次事件連累執政的人民黨政府在選舉中大敗,在野8年的工人社會黨重新上台。西班牙政府如今表明要自伊拉克撤軍,美國也無可奈何。

今年6月,美國的皮尤調查中心與權威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在華盛頓聯合召開了一個討論會,宣佈2006年度美國國際形象的最新調查結果。調查結果顯示,跟2005年相比,大多數被調查國家對美國的正面評價都出現下跌。對美國抱有好感的西班牙人從41%猛跌到23%,俄羅斯人從52%跌到43%,也是因為支持美國發動戰爭而於2003年11月兩度遇襲、導致57人死亡的土耳其從23%跌到12%,連跟布什互動甚佳的印度也從71%下跌到56%。

美國和俄羅斯的做法,正好引証了《伊索寓言》(大約出現於公元前620–公元前560年間)裏一則關於「北風和太陽」的故事:北風和太陽爭論誰的能力最強,最後打賭最先使路人脫去衣服的人就獲勝。北風首先發威使盡力氣吹,但吹得越凶那路人就把衣服裹得越緊,北風最後放棄了;太陽一出場,慢慢散發陽光使週遭的溫度上昇,路人覺得溫度越來越高,就開始一件件地脫衣服,最後太陽贏得了勝利。

自二次大戰以降,人類已開始明白,戰爭的手段每每不是最佳解決問題的方法。日本曾企圖以戰爭手段解決其資源不足的問題,結果被美國投以兩枚原子彈;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越戰,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韓戰,美國一樣佔不到甚麼甜頭。

有分析指出,當代的國際政治藝術,在於外交、法律、情報及軍事五者的交替運用,可是,上述五者裏,以外交為主,法律為次,情報再次,如此類推,軍事手段,在大部份情況下是制約對手的重要手段,但一旦使用,其代價也甚為高昂。

對中國政府而言,他們沒有俄羅斯的豐富能源作為籌碼,但卻有龐大的市場作為後盾。中國若能擅用其市場的潛力,其所能發揮的外交能量也一定不亞於俄羅斯。只是,也許中國的外交官應更注重禮儀,不要動輒發怒叫人閉嘴。(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俄對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談判未達成協議
美俄同意攜手對抗核子恐怖主義
美俄聯手 打擊核子恐怖主義
油管政治角力 美俄新冷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