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學童書包過重 電子課本問世障礙重重

人氣 18
標籤:

【大紀元9月12日訊】 (亞洲時報 張一 撰文)學年開始,亞洲學生書包過重問題再次引起社會各界關注,根據標準書包的重量不可超過學童體重的十分之一,在中國大陸和香港都有為學生書包磅重,發現大多數書包都超重,嚴重影響學生脊骨健康。

近日有香港政黨調查發現,香港學生的書包超重一倍,有50磅的小學生,需要背上10磅書包上學。

書包過重問題並非香港獨有,中國內地亦有同樣問題,天津市康復醫學會2005便對全市初中及小學生的書包進行了一次實地調查,結果發現:一年級小學生的書包重量在3公斤左右,到了小學六年級書包重量就增加到6.5公斤左右,到了中學一年級達到9.6公斤。高中畢業生的書包重量還會有所增加。

在美國,也有一個背痛協會於2000年進行的的研究顯示,八成學生攜帶書包的方法不正確。沉重的書包不致令學生馬上生病,但醫學界擔心在20年後,這些學生可能患上脊椎彎側癥。

小學生書包過重問題已提出多年,但各地對有關問題的改善卻不見有太大進展。香港特區政府7月26日曾提出一些建議改善,包括出版商將課本分拆為多冊、教導小學生執書包、讓學生在學校儲放書本等建議,但這些都只是治標不治本,最有效的方法,可說是推行教科書電子化。

電子課本優點甚多,學生把所有電子課本通通輸入在一部手提電腦內,非常便於攜帶,也可隨時更新。且隨著科技和市場發展,手提電腦價格正不斷下降,若有慈善基金和當地政府的協助,電子課本可謂是幫助弱勢社群學生脫離貧窮的一個好方法。

泰國因參加了美國麻省理工的媒體實驗室所提出“每個孩子一台筆記電腦”計劃,該國小學生自今年10月開始,每人將獲得政府贈送值100美元的手提電腦,並在電腦裝上教學等內容可代替課本教學。

當然推行教科書電子化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每名學生都需要一部手提電腦,這方面政府當然需要資助一些經濟有困難的家庭,但這方面的支出亦是有限。據香港報章指出,有家長投訴教科書年年漲價、改版的報道,每年添購新書的費用要千多元港幣,由此可見,原來現時用來購買新書的費用可以較一部手提電腦還要高昂。

學童購買大量教科書,不止讓家長和學童承受沉重的經濟和體力上的負擔,也造成對地球的負擔。中國內地媒體曾經算過一筆賬﹕全中國現有在校中小學生2.2億人,按每個學生每學期需用課本1500克計,若能使用電子課本,每年可節約33萬公噸紙。而每生產一噸紙,需100噸淨水、600度電、3立方米木材、 1.2噸煤、300公斤化工原料。由此可見,若能採用電子課本,對地球保育方面是一大功德。

在講求電子化的時代下,為何較傳統印刷教科書更便宜、輕便和具互動的電子教科書仍未得以在經濟正在起飛甚至已經起飛的中國大陸和香港推行?這背後,可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對現時的出版商來說,電子課本的毛利一定不如傳統的課本豐厚,而最大的難題是,電子課本易於複製,出版商出版課本目的是要賺錢,但看來電子課本的風險卻很大。

除了書商對電子課本興趣不濃外,教育當局和學校決策者對推廣電子課本的積極性也成疑問。教育當局若推動出版電子課本,很有可能會開罪書商,而不少學校的決策者,也不願突然出現轉變,惹來不少行政上的麻煩。

不過,也許一個更重要,但也難於公開的原因是,電子課本容易更改,這對要對教育內容把關的政府部門來說,無疑會形成挑戰。香港的教科書目前需要教育統籌局審批,而中國內地的課本亦然。若把課本數碼化,教育當局的政治風險無疑大增。他們會擔心有前線的教育工作者把內容改動,讓學生接受了一些教育官僚不想學生接觸到的信息。這個問題,也許正是電子課本的最大死因。

值得關注的是,在美國,電子課本問題已有不少發展。據2005年9月號的《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報》,美國10所大學院校之校園書店,於去年8月已有大規模販售電子教科書。據指出,該10所大學係與5家學術出版社及1家教科書總經銷商合作,參與為期2至3週之電子教科書試辦計畫,期間並仍繼續供應紙本書籍。如試辦成功,將逐步推廣至全國各地有意參與之大學院校。

雖然現今全球化的口號高唱入雲,而人類的數碼技術也已取得長足進展,但在實際上要真正推動把有關技術用於課本,竟還有許多問題。新科技的出現,本來可以大大地改善人類的生活質素,但因為體制、利益、甚至政治障礙,這個目標卻不一定可以那麼容易達到。(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小學生書包減重計畫  教部:四政策落實
學童書包15KG  立委推廣置物櫃
母病子棄 國3養女扛家計
劉蔚:心靈的第一次撞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