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問題專家:中國無法主宰亞洲

標籤:

【大紀元9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芥佑華盛頓十九日專電)華府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沙特最近撰文指出,崛起的中國展現強大優勢,也更有實力追求其國家目標,但是其民族主義與政治制度使區域各國憂慮、且北京對國際社會缺乏付出與承諾,因此他認為,中國仍無法主宰整個亞洲。

沙特曾先後任職於美國國會計畫研究處、國務院、智庫,著作頗多,目前任教於喬治城大學。他最近訪問亞洲後,在「太平洋論壇」撰文分析亞洲各國決策階層對於美中兩國競爭的看法。

這篇以「為何中國仍無法主宰亞洲」為題的文章,在開場即點明,一位中國政府的高級官員告訴他,「中國不能主宰亞洲,因為亞洲有太多政府」。沙特說,這句話反映了北京領導階層不認為中國有能力在亞洲成為獨斷的角色。

沙特表示,他在中國以及其他七個國家停留,與多達七十五位官員討論中國崛起等議題。他說,儘管崛起的中國有其優勢,美國相對有其弱項,但是各國官員仍看出中國的問題,而各有獨立思維的這些亞洲國家,似乎也技巧地圍堵崛起的中國,他們採取低調與美國合作,以確保其自由發展不受中國崛起的負面影響。這些作為使得美國繼續在亞洲扮演領導角色。

他在文中認為,主張中國崛起就可主宰亞洲過於武斷。他舉例說,七零年代,美國從越南退卻,氣勢衰弱,內部分裂,因此很多人都認為蘇聯將取代美國,主宰亞洲。八零年代,日本經濟實力舉足輕重,很多人認為日本將在亞洲取得主導地位。然而後來的發展証明,兩次預測都嚴重錯誤。原因是這些說法只重蘇聯和日本的優勢項目,卻忽略了這兩國的弱勢項目;同時也過於強調美國的弱勢,卻忽略了美國擁有他國不及的優勢。

因此他認為,除了聽聽華府決策與政治觀察家的想法之外,更應該實際走訪亞洲各國,了解這些國家政府官員的觀點,才能得出平衡的方向,雖然諸如媒體、非政府人士、社會輿論與菁英,在某些國家有其影響力,但各國的外交政策仍是由決策官員制定。

沙特指出,今日中國經貿力量不斷成長,外交技巧也日趨熟練,但是,誰也不應忽視中國的侷限性,首先就是中國的民族主義思潮,因為這使中國與日本、台灣的關係愈來愈複雜,也使中國與南韓、新加坡、印度等國的關係出現困難。南海爭議使中國與鄰國蒙上陰影,而中國的政治制度也讓許多國家對中國不具好感。

他說,經貿雖是中國的強項,吸引眾多亞洲企業家前往中國投資,為中國製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但相對地,其他亞洲國家勞工非但沒有獲益,反倒蒙受損失,甚至經濟衰退,從而對中國不滿,這也會形成中國的弱勢。  

沙特表示,中國倡行雙贏外交,在國際上贏得一點名聲,可是面臨實質問題時,中國做得很少,更不願致力化解與他國的歧異,中國很謹慎地避開各項國際風險,不做承諾,予人努力不夠的印象。

至於美國的問題,沙特說,美國在亞洲許多議程上的確影響力弱化,其主因在於布希政府主導的伊拉克戰事廣受批評、北韓問題拿不出對策、在國際關鍵事務上採取單邊主義,這都是美國全球影響力呈衰退趨勢的原因。

但是,他也強調,除了印度共產黨籍官員以及若干中國官員之外,亞洲各國官員幾乎一致認為,美國在亞洲依然是安全的捍衛者與經濟上最重要的伙伴。

他指出,大部份受訪者認為,美國與亞洲各國間沒有領土爭議,美國也無意支配亞洲各國;相較於中國的不願有所承諾,美國願意花大錢駐防亞洲,也願意冒很大的風險以維繫亞太穩定。而且儘管美國的貿易逆差不斷加劇,但是相較於亞洲的出口導向,美國依然容許各國商品及勞務大量進口美國。因此當問及「美國在亞洲的整體實力與影響力是否衰退」時,亞洲官員異口同聲地說,「不」。

沙特表示,今天亞洲各國一方面強化與中國的關係,但也不會放鬆與美國多年來的友好、合作、甚至同盟關係,免得中國成為亞洲唯一的支配力量。總的來說,美國實力仍在,亞洲各國有各自的想法,因此中國官員認為中國無法支配亞洲。但是沙特最後說,中國官員仍相信,隨著中國的國力不斷提升,將愈來愈有「份量」確保亞洲各國政府尊重中國的意圖。

相關新聞
2005年中國網路十二大被刪新聞
魏京生基金會將在美國國會舉行亞洲自由民主領袖會議
IMF:亞洲企業監管明顯改善 中印巴幾無改善
因六四入獄的北京市民董盛坤、張茂勝出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