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研究專家:中國的網絡博客革命

標籤:

【大紀元9月22日訊】(自由亞洲電台含青報導)星期二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的座談會是由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和西吉亞洲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由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新聞研究院中國網絡研究項目主任蕭強主講。

蕭強在開場白中說,過去3年來,他本人和許多關心中國的人都在問這樣一個問題,即:互聯網給中國帶來了什麼?蕭強說,這其中有很多值得探討的話題,他的演講主要著眼於中國的網絡博客革命。蕭強說:

「作為生長於中國(上個世紀)6、70年代的人,那是個最黑暗的時候。儘管最近20多年來,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有些事情從來沒有改變,其中的一件事就是,中國的媒體始終是黨的喉舌和宣傳工具,它來源於毛澤東的有關革命要牢牢抓住槍桿子和筆桿子的理論,即: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筆桿子用來保政權,兩者不可或缺。」

蕭強還表示,9月9號是毛澤東逝世30週年紀念日。30年來,中國發生了變化,但緊緊抓住槍桿子和筆桿子的理論依然被尊奉。今年年初,中國的冰點週刊被當局查封,兩名編輯被開除,就是例證。它說明,中國官方仍然對媒體進行嚴厲的控制。蕭強接著舉中國的互聯網為例,用幻燈圖片展示了中國網絡警察的形象,女警察的名字叫「警警」,男警察的名字叫「察察」,蕭強說:

「如果你點擊的話,就會聯到另一個網頁,顯示出要網民遵循的規則或條例。這實際上是在清楚地警告互聯網的使用者:你們的一舉一動都被監視著,因此人們就不敢越雷池。這就是中國官方對網民的一般性控制。」

蕭強還說,目前中國大約有一億兩千三百萬網民。而中國的網絡博客大約出現於2、3年前,網絡博客與普通網民還不一樣,他們有自己的網站和自己的策略。肖強表示,現在還不清楚中國有多少網絡博客,但可以肯定,人數很多。中國的網絡博客利用多種形式來擴大自己的網絡空間,許多人通過博客發表針砭時政、批評政府的言論,但因為形式多樣、人數眾多,政府也無從查起。有些針砭時政的文章甚至是從菜譜開始的。蕭強舉例說:

「大約兩年前的一個晚上,我準備做晚飯,打開冰箱,發現只有西紅柿和雞蛋,於是上網查找,出現西紅柿和雞蛋湯的菜譜,有趣的是,菜譜說如果能放些髮菜,除了味道更好,還會發財,因為發財與髮菜是諧音。」

蕭強說,緊接著菜譜之後,作者就談到,由於廣東人、特別是香港人對髮菜的需求量巨大,由此產生了謀取暴利和官員腐敗等一系列問題。蕭強說,該文章有事實,有分析,使他完全忘記了菜譜本身。蕭強接著說,從這件事可以看出,網絡博客有出乎意料的作用,政府難以對其監控。因為你如果打入「民主」、「自由」等字眼的話,並不一定能看到這樣的文章。

蕭強接著又舉網絡博客「憤青」、意為「憤怒的青年」為例說,「憤青」一般代表城市年輕的專業白領人士,類似西方的「嬉皮士」。這類人通常對官方採取批判的態度,這樣的博客網站有人寫,有人看,有交流,有一種約定俗成的味道。此外,還有的博客對政府和官方採取嘲諷的態度,蕭強舉江澤民的三個代表理論為例說:

「三個代表,戴三個表,比如有的博客寫文諷刺說,「三個代表」,就是告訴人們不要忘記戴上三塊手錶;還有的博客寫文章埋怨網絡的發明給人們帶來大量信息 ,也是採取了正話反說的諷刺手法來批評時政。「

蕭強認為,對於中國的老百姓來說,互聯網更安全、更有效。互聯網的作用就在於把人們私下的、非官方的、飯桌上的言論,通過博客的形式公開發表出來,讓你無從知道作者是政府官員,還是異議人士,或者是記者、作家。互聯網成了公眾的論壇。大大削弱了官方對言論的控制。

蕭強說,他也注意到,人們還通過互聯網來表達自己的看法。比如前不久,中國紅色經典電影《閃閃的紅星》中的少年英雄潘東子被人改頭換面進行調侃,遭到中共中央宣傳部門的批評,稱此事涉及到文化安全。

蕭強還指出,互聯網和博客不僅是人們表達個人思想和觀點的論壇,同時也使思想相似的人們走到一起,對目前中國的民間維權運動起到了推動作用,從記者、律師,到權益受到損害的民眾,他們聯合起來將事件訴諸法院,這樣的事以往從未發生過。

值得一提的還有目前在中國風行的與美國電視節目「美國偶像」相似的、通過互聯網投票選「超女」的現象。蕭強說:

「有趣的部分是,「超女」還產生另外一種效應(一種所謂副作用),比如,有一個中國博客說,我現在可以選擇我喜歡的歌曲和女孩,另一位博客寫到,在我的生活中,我無法選我喜歡的總統,但我卻可以選我喜歡的 女孩。」

蕭強最後表示,他這次演講主題不是談中國在法律或政治上的變革,而是談中國媒體的現狀和人們利用網絡表達思想的狀況。在他看來,這是在中國結束意識形態控制的一個開端。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女演員博客曝光導演以性交易換角色
您知道登革熱有何症狀嗎
董不豫:「中國的十字架」,對高智晟精神的正確解讀!
牛棚放火 砸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