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教師理財 不怕鐵飯碗生銹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麗珠/專題報導

「少子化」時代來臨,現代孔夫子怎麼辦?又是教師節到來,老師們不僅沒假可放了,還得面對因為少子化產生的職場危機;理財顧問建議,老師們宜提早做好職場轉變的資本,才能隨時因應職場危機,並且建議可將核心資產提高至70%至80%,波動大的衛星資產僅保留20%至30%即可,其中現階段核心資產以債券為首選,不論是投資等級債券、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一年獲利4%至6%不難。

根據政府單位統計,去年嬰兒出生數只有20.6萬人,台灣總生育率只剩下1.1人,與1995年相較,十年之內,生育率降了0.7人。小孩數量一少,直接衝擊到鐵飯碗的老師工作,結果是,流浪老師問題都還沒解決,現職老師遭裁減的可能卻升高。

想從容應變,唯有提早做準備以降低衝擊。理財顧問表示,老師薪水固定,一定要從薪水挪一部份規劃理財,進行穩健、長期的資產累積,手邊有了積蓄就有經濟力,就算面對職場危機想要創業,也有更充分的力量離職。

理財顧問說,大多數的老師沒有太多時間盯盤,較不適合進行高風險投資,因此,定期定額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但核心資產必須比一般人高一點,約70%至80%;衛星資產波動大,可能在一、二天之內賠掉很多,宜降至20%至30%。

理財顧問指出,所謂核心資產應包含三大類資產:一、全球化類型的股票或債券,藉此達到風險充分分散;二、長期趨勢看好的產業,尤其是與新興國家人口有關的產業,例如食衣住行等相關產業,此類型資產可透過定期定額投資;三、債券資產,因為商品特質穩健,屬於讓你晚上都睡得著的投資,並且因為波動較小,如果有足夠的本錢,可選擇單筆投入。

理財顧問強調,由於美國利率已到高點,接下來美國聯準會(Fed )將會調整貨幣政策,普遍預期利率往上的機率低於往下,目前是債券佈局的時點,研判應該有一至二年好榮景;投資時可直接買債券,或選擇組合式債券型基金,投資標的以涵蓋上百檔以上優質公司,甚至政府公債,還包含新興市場。

零資本創業 上講台照樣能賺錢

記者陳麗珠/專題報導

老師們想轉業,可試試「零資本創業」,也就是多運用現有的專業知識,先在課餘時間當當自由講師,等到人脈、時機累積成熟,就能當自己的主人,不用再被學校綁住,也不用去面對龐大的創業風險。

一位林姓上班族表示,為培養第二專長,長年利用下班時間,將自己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透過各種演講機會傳達給民眾。剛開始,雖然公益性質居多,但隨著名氣漸響,邀請演講或上課的公司行號也越來越多。廣結善緣累積人脈資產後,也創造了有形資產,尤其不必負擔資本損傷的風險。

林先生說,由於演講經驗豐富,對自己現有工作的幫助也不小,連客戶都會上門邀請,客戶端的服務做得好,業績自然也不差;真可說是一兼兩顧。

林先生建議,上台講課對老師而言,應是輕而易舉的事,比較不會有怯場問題,只要針對聽講者的屬性進行措辭上的調整,應該就容易引人入勝。

因應少子化的老師職場危機,夫子們不妨試著走出校門,先進行腦力付出的「零資本創業」,即使剛開始是具有公益性質、免費服務,仍值得嘗試。畢竟完全不用投入資金,加上輕易上手,更不是立即就要做轉業調適,尤其能將自己多年累積的專業知識,轉化成零資金的商品銷售,就算結果沒有創造實質資產,也絕不會有虧掉老本的問題。

老師變老闆 創業重停損

記者陳麗珠/專題報導

為因應少子化可能帶來的工作危機,已累積一筆資產的老師,如果正在規劃創業,理財顧問建議,一定要掌握停損原則,當投入的資本已經超過資產一半時,除非風險還在個人可承受範圍內,或屬於領先性質的產業,否則就應立即停損。

◎創業前要全盤規劃

英國保誠投信資深經理吳昆倫表示,創業就是一種投資,商品差異化與否、回收期長短、以及停損點都要事先有所規劃。其中,創業者提供的產品若沒有差異化,很難避開價格戰;進入障礙、門檻低,業務也容易流失;或如早餐店等成熟產業,雖然投入資本不高,卻更要謹慎,畢竟「燒錢容易,賺錢難」。

◎回收期宜在三年以內

回收期部分,有心創業者應該評估自己對未來可繼續投入資本的能力,尤其是「投入資本高、回收期長」更要謹慎。因此,建議創業者不一定要立即辭掉工作,可一邊上班、一邊創業,有了一份固定薪水收入,保障較高。至於一般小額創業者,回收期宜控制在三年之內較恰當。

吳昆倫認為,創業可否賺錢,誰都說不準,但面對市場狀況起伏不定,為降低創業風險,如果情況允許,初期可繼續上班,莫輕易離職,同時利用空閒多瞭解市場,當做是小試身手;如果是夫妻兩人一起創業,則可考慮一人專責創業,另一個人維持原工作,不要急著二個人一起投入。總而言之,不論個人或家庭,都應該控制在可承受的財務風險限度內。

◎人事管理要清楚

人事部分,吳昆倫建議,事業剛起步時,人事費用宜盡量縮減,尤其是合夥創業,更應該事先立妥契約,以免將來反目時,引發人事的糾紛;同時,一定要自行掌握關鍵技術,如果只是當個金主,自己沒有技術,當關鍵合夥人一拆夥,經營立即會陷入瓶頸,更甚者是員工變成競爭者。

◎善設停損

還有一項最重要的提醒,就是該停損就要停損,吳昆倫說,創業者對已投入資本占資產的百分比,務必要時時掌握。例如自己手上共有1,000萬元資金,但創業已投入500萬元資本,接下來到底要不要再繼續投入?涉及個人的風險接受度,可視同買股票已腰斬,要繼續拗?或出場?

這時應評估創業不賺錢的原因,如果是競爭者不多,又屬於領先性的行業,在個人可承受的風險程度下,當資本大幅投入時,確實可考慮加碼,期待未來能回收;但仍然要切記,「燒錢容易、賺錢難」的原則,創業一定要避免最後陷入經營失敗,連基本生活開銷也無以為繼的最壞情況。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