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內憂外患 民進黨走在十字路口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瑞弘台北二十八日電)六年前民進黨完成政黨輪替,當時沒有人會想到,六年後的創黨二十週年黨慶,卻籠罩在倒扁陰影中;執政之後,民進黨面臨著世俗化、路線的搖擺、政黨惡鬥、內部歧異等內憂外患,此刻的民進黨成年了,但也面臨更多考驗,猶如走在十字路口,思考何去何從。

二十歲對一個人來說,算是從小孩子正式邁向成年,成年禮應該是歡歡喜喜。此刻的民進黨,雖然是執政黨,但民進黨主席游錫堃在二十週年黨慶活動上一句「現在是民進黨氣勢最低迷的時候」,道盡參加這場黨慶的創黨元老和黨內要角笑臉後的憂心忡忡。

去年三合一選舉前,爆發高雄捷運案,民進黨在三合一選舉大敗不說,「見底不是底」,持續的弊案指控,讓民進黨被深深捲進暴風圈中,迄今無法脫身,民調直直落,創下創黨以來最低點。

民進黨在短短的十幾年,迅速贏得人民支持,進而完成政黨輪替,清廉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清廉的核心價值被質疑,對民進黨支持者來說,猶如被重重的打了一拳,一位民進黨地方人士說,「過去罵國民黨歪哥,但現在換被別人罵,毫無還口能力」。

在野時期民進黨和社運團體合作密切,但執政之後,二次金改等政策,讓民進黨被質疑向財團靠攏,很多社運團體對民進黨不能諒解。一位和社團打交道的黨工就說,「現在去跑社團,都先被罵一頓,賠笑臉之後才能切入正題」。

這些民進黨賴以發展的堅固基石,如今卻和民進黨漸行漸遠,讓民進黨推動許多政策,難以獲得和在野時期相同的支持。中研院社科所助理研究員徐永明分析,民進黨執政後,逐漸世俗化,削弱推動議題的強度。

社會支持基礎弱化,加上政黨惡鬥嚴重,讓政策更為難行,難怪民進黨內經常不平地說,民進黨其實有政績,卻被淹沒在惡鬥的口水之下,「有成就而沒成就感」。

民進黨副秘書長蔡煌瑯坦承,二零零四年後總統大選後,政黨之間的惡鬥,如同「殊死戰」,對立加劇,讓民進黨幾乎難以伸展手腳。

施政的難行也體現在兩岸互動上,民進黨執政後,總統陳水扁在就職演說上的「四不一沒有」,讓許多對兩岸互動正常化的人寄於厚望,無奈迄今六年,面對中國相應不理,兩岸並無大幅進展。

政策操作的另一個面向就是路線問題,民進黨的核心價值是本土意識,黨內基本教義派更是直接主張台灣獨立,陳總統二零零零年就任之後的「四不一沒有」,有意以此暫緩統獨之爭,但六年來成效不彰。

路線的搖擺,在徐永明看來,是二零零四年陳總統連任後出現的「政治繼承」問題,導致民進黨內部的政治歧異;一位不願具名的黨內幹部也認為,現在黨內勢力相互傾軋,很多事情動不動就是動機論、陰謀論,路線搖擺是小事,黨內不團結才是大問題。

這樣的困境,反映在黨內青壯派提議希望提早舉行總統選舉黨內初選,希望及早產生共主,全黨團結在一致的方向,延續二零零八的執政權。

不過,民進黨的問題不只是產生共主即可解決,正如同一支戰績節節敗退的球隊,不是只買一個明星球員,就可以吸引觀眾進場,而是要靠教練和所有隊員的努力,找回贏的策略;同樣的,民進黨要整隊出發,必須重新找回讓民眾支持的核心價值,做得好不好,選票將會給民進黨一個答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