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政變令人擔憂東南亞民主削弱

標籤:

【大紀元9月2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貝倫2006年9月29日香港報導) 泰國軍方突然發動政變令人擔心東南亞也許將倒退回政治動亂時期,民主基礎被削弱。這一地區的民選政府目前面臨的挑戰包括機構脆弱和帶有地方特色的腐敗。

*軍方重新干預政治*

上個星期,民主選舉產生的泰國總理他信被推翻,震動了整個東南亞地區。

許多人原來以為,泰國軍方干預政治的時期1992年已經結束;民主制已經在泰國扎根。

香港城市大學東南亞問題專家凱斯說:“20世紀90年代,泰國軍方認識到,他們沒有得到大多數國人的支持。鑒於整個東南亞地區的民主潮流,泰國軍方決定以更職業化的方式行動,所以我們就以為軍方雖然沒有失去干預政治的能力,但是卻接受了民主的遊戲規則。”

*東南亞民主進程*

就在7個月前,菲律賓一部份軍人試圖推翻總統阿羅約。菲律賓軍方的政變雖然未成功,但是這次加上泰國的政變引起人們擔心這個地區的民主也許正在削弱。

1986年,“人民力量”抗議運動推翻了菲律賓獨裁者馬科斯,在東南亞引發一股民主浪潮。

在過去70多年裡發動過18次政變的泰國軍方在20世紀90年代退出政壇,支持民選文職政府。

柬埔寨在多年衝突後於1993年舉行選舉。

在印度尼西亞,1998年蘇哈托總統辭職,導致印尼首次直選總統。

*民選政府的共同挑戰*

但是,政治分析人士認為,東南亞的民選政府由於體制本身帶有缺陷從而影響了改革進程,因此面臨著一些共同的挑戰。

京都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教授阿比納里斯說:“東南亞所有民主國家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金錢和裙帶關係的作用。在許多情況下,選票是通過武器、暴力和金錢而獲得。政治權力由極少數政治家族掌控,新的政治人物和改革者很難擠進來。”

其它問題還包括,許多東南亞國家的法律制度比較脆弱或者腐敗,經常會受到政治干擾。選舉委員會往往無法有效阻止選舉舞弊,或者偏袒某些候選人。

另外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政府無法解決腐敗和貧窮等問題,但卻願意接受集權政策並且壓制人權,這使人們對民主體制的理想破滅,極度失望的人民於是轉向非憲法的方式來推動改革。

*泰軍方:讓分裂的國家重新團結*

泰國軍方表示,他們被迫接管政權是為了讓分裂的泰國重新團結起來。泰國的這次政變幾乎沒有遇到甚麼反對。

這次政變之前,民眾連續幾個月舉行示威活動,要求涉嫌腐敗的他信總理辭職。

他信政府被控踐踏人權,他的泰愛泰黨被控在今年4月的選舉中舞弊。這次選舉本來是要緩解政治危機,但是由於選舉的合法性問題,反而讓這場政治僵局又延續下去。

*其他地區的反腐敗活動*

菲律賓總統阿羅約也被指控腐敗、選舉舞弊以及與數10名政治活動人士和新聞記者死亡有牽連。

台灣總統陳水扁被指控腐敗,民眾情緒不滿導致台北市連續發生示威活動。

*東南亞民主的前途*

上個星期泰國發生軍事政變後,目前還無法確定泰國民主如何恢復。政治分析人士說,這主要取決於領導政變的軍人是否能建立一個令人信賴和獨立的文職政府。

專家們表示,在未來幾年內,東南亞會有更多地區出現不穩定。

印尼脆弱的民主面臨伊斯蘭激進主義和地方分離主義的挑戰;菲律賓正考慮改變政府形式,從總統制向議會制轉變。專家表示,隨著各種熱點問題的出現,東南亞的民主制今後會面臨更多的考驗。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李家同:團結在民主自由的大旗下(03/13/1996)
【專訪】從陳方安生棄選看民主前景
FAPA與中國民運人士組亞洲民主同盟
泰執政團:週六提新憲法  週日提過渡總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