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兄弟翻臉:俄白爆發「油氣戰」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月11日訊】(亞洲時報記者空戒僧1月10日撰文)獨聯體十二國中,數俄羅斯、白俄羅斯兩國的關係最親密友好。自1991年前蘇聯「分家」後,俄白之間幾乎從未紅過臉,兩國步調一致,保持密切交往與合作,並謀求建立一個統一的「聯盟國家」。然而,最近兩國為天然氣、石油鬧得臉紅脖子粗,反目成仇。白俄羅斯宣稱要與烏克蘭結成同盟共同對抗俄羅斯。看來,「俄白聯盟」不過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樓閣。

2006年歲末,俄羅斯、白俄羅斯陡然爆發天然氣爭端,兩國大肆「賭氣」「鬥氣」。俄羅斯要將出口到白俄羅斯的天然氣價格抬高到每千立方米105美元,白俄羅斯堅決不幹,雙方劍拔弩張。俄方揚言要「斷氣」,白方則威脅要切斷俄天然氣輸送到歐洲的通道。

在新年即將到來的前兩分鐘,兩國各退一步,達成協議,以每千立方米100美元成交;白俄羅斯也提高了俄羅斯天然氣輸送到其它國家的「過路費」,從目前的每千立方米每百公里0.75美元提高到1.45美元。但白俄羅斯還是覺得明顯吃虧了,因為成交價是原來每千立方米46.68美元的兩倍多,因此憤憤不平,憋足了一肚子氣。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年剛過,俄白兩國又為石油問題再次鬧將起來,火藥味比天然氣爭鬥更濃烈,並且波及到歐盟多個國家。

長期以來,俄羅斯對出口到白俄羅斯的石油不徵收出口稅。俄石油公司於是鑽空子,將原油輸送到白俄羅斯煉油廠加工,然後再以白俄羅斯產品名義出口到其它國家。因白俄羅斯石油產品出口稅明顯低於俄羅斯,俄石油公司故可獲取豐厚利潤,白俄羅斯也增加了出口稅收,俄羅斯則蒙受了巨大損失。

俄羅斯痛下決心,決定從2007年1月1日起,對出口到白俄羅斯的石油徵收出口稅。具體來說,就是對白俄羅斯出口的石油平均價格從2006年的每噸270美元提高到每噸430美元。俄羅斯此舉的主要用意是堵塞本國石油公司的漏洞,但對白俄羅斯也造成兩方面的損失:石油產品出口稅所得減少了;更重要的是本國也不能享用廉價石油了。

本來就感到在天然氣問題上吃了大虧,現又在石油上蒙受巨大損失,白俄羅斯如何受得了?白方惱羞成怒,採取緊急反制措施:終止履行與俄公司簽署的石油進口合同;從1月1日起對俄羅斯經由白俄羅斯領土向歐盟國家輸送的石油徵收每噸45美元的關稅。

白俄羅斯利用「地利」作為強有力的武器,「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從此處過,留下買路財」。歐盟國家油、氣供應的約四分之一來自俄羅斯,其中相當一部分要途經白俄羅斯。

俄白兩國高官互相罵陣,嚴詞譴責對方;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分別放出重話,高調批評對方。盧卡申科總統強硬表示,白俄羅斯的主權和獨立性是不能用能源購買的;白俄羅斯不允許(俄羅斯)利用能源供應問題來恫嚇白方。

雙方由「舌戰」到「大打出手」。自1月6日起,白方從路過其領土的石油管道截留石油,並關閉部分輸油管線;俄方指控白方盜取了7.9萬噸石油。為減少損失,也為了給歐盟國家造成緊張氣氛以促使其向白俄羅斯施壓,俄羅斯1月8日晚突然切斷了經由白俄羅斯的石油出口,導致歐盟五國波蘭、德國、斯洛伐克、捷克、匈牙利的石油供應受到嚴重影響,尤以波蘭、德國受影響最重。

歐盟及相關各國能源官員緊急向俄白兩國交涉,其中更多的是衝著俄羅斯來。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和歐盟輪值主席、德國總理默克爾指責俄羅斯擅自斷油「不可接受」。歐盟開始普遍懷疑俄羅斯作為能源供應國的可靠性;俄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輸出國和僅次於沙特的全球第二大石油出口國。波蘭甚至向俄提出索賠要求。俄羅斯切斷石油供應,目的之一是想把歐盟這把火燒向白俄羅斯,沒想到更多的是灼傷了自己。

如果俄白爆發的是政治或其它紛爭,歐盟或許會坐山觀虎鬥,甚至幸災樂禍、煽風點火;歐盟一向敵視白俄羅斯、防範俄羅斯。俄白油氣爭端則不同,嚴重危及歐盟自身能源供給,故而招致歐盟強力干預。

油氣爭端也會嚴重傷害俄白兩國的利益,為避免皮開肉綻、兩敗俱傷,兩國正在緊急磋商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歐盟的斡旋、調停下,相信風波不久會得到平息。但由此造成的俄白感情裂痕,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彌合的。

在獨聯體十二國中,俄白兩國的關係最親密最友好,是最鐵的哥倆;白俄羅斯緊跟大哥,一直是俄羅斯最放心的小兄弟。在當年的多次海灣危機、科索沃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獨聯體各國要麼支持或暗中支持美歐,要麼保持緘默,只有白俄羅斯追隨俄羅斯反對美歐。「顏色革命」在獨聯體興起後,明斯克政府嚴厲打擊反對派勢力,保持了白俄羅斯社會的高度穩定,免除了俄羅斯的後顧之憂。

俄白兩國1997年4月簽署《俄羅斯與白俄羅斯聯盟條約》後,緩慢推進一體化進程,起草聯盟國家憲法,試圖統一貨幣、建立聯合軍隊等。對於建立統一的一體化國家,白俄羅斯明顯存有戒心,盧卡申科多次聲明:「聯盟可以,吞併不行」,令普京惱火。有傳言指,普京希望另闢蹊徑,以「俄白聯盟」總統的方式謀求再次連任,甚至具體提議白俄羅斯以7個行政區域的方式併入俄羅斯。美歐對「俄白聯盟」感到擔憂。

由於緊隨俄羅斯及嚴厲鎮壓國內反對派,美國、歐盟一直非常反感盧卡申科政權。美國指責盧卡申科政權「獨裁」「專制」,是歐洲最後一個「暴政據點」。美歐對盧卡申科及其他高官實施制裁,包括限制出訪、凍結資產等。

多年來,為獎賞和拉攏白俄羅斯,俄羅斯給予白俄羅斯多方面的優惠,以極其低廉的價格供給白俄羅斯油氣。可白俄羅斯對「統一」模稜兩可、未置可否,加之俄羅斯也要顧及國家利益,及為了加入WTO而遵守貿易規則,故而對出口到白俄羅斯的油氣提價。實際上,這是俄羅斯能源貿易整體政策的一部分,並非只針對白俄羅斯;之前,俄已對出口到烏克蘭、格魯吉亞、摩爾多瓦、亞美尼亞等獨聯體國家的天然氣大幅提價。

有批評指,莫斯科企圖以能源為武器,加強對獨聯體國家的控制,逼迫兄弟國家就範。現在看來,此話有失公允。俄羅斯對出口到烏克蘭、格魯吉亞的油氣大幅漲價,是「懲罰」「顏色革命」。可為何又對出口到白俄羅斯的油氣也大幅提價?白俄羅斯可是在政治上緊跟俄羅斯的,把「顏色革命」堅決消滅在萌芽狀態。說來說去,還是「國家利益至上」原則在起作用。白俄羅斯對一體化的「俄白聯盟」外熱內冷,利用「俄白聯盟」的外衣牟取暴利,愚弄俄羅斯,俄羅斯終於猛醒過來。

目前俄白成交的每千立方米100美元天然氣價格,仍是最優惠的。要知道,俄羅斯出口到歐盟的天然氣是每千立方米240美元左右。俄希望出口到白俄羅斯的天然氣價格逐步提價,在2011年達到歐洲市場標準。長期受慣了俄羅斯優待、被俄羅斯寵壞了的白俄羅斯卻受不了了,稍有提價,就暴跳如雷,真是「得了便宜又賣乖」。俄羅斯終於嘗到了養虎遺患的滋味。

隨著時間推移,俄白兩國的油氣大戰最終會煙消雲散。但兩國的感情裂痕和潛在矛盾會進一步加深,以後兩國會從國家現實利益的高度重新審視雙邊關係。「俄白聯盟」不過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樓閣。(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白俄與俄羅斯最後一刻簽訂天然氣費調漲協議
白俄與俄羅斯達成天然氣新價協議
俄白天然氣協議 最後兩分鐘議定
白俄羅斯對過境俄石油征關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