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呂秀蓮:兩岸應以合作共存共榮促進關係正常化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十七日電)副總統呂秀蓮今天表示,海峽兩岸的領導人應以新思維和新願景界定兩岸關係;她指出,兩岸應以3C為基礎,也就是合作、共存與共榮,促進兩岸關係正常化發展;國際社會也應重新檢視已經過時且常被錯誤解讀的「一個中國」政策,為兩岸尋求解決之道。

呂秀蓮晚間在總統府參加由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主辦的視訊會議,並以「台灣的未來 (Taiwan’s future)為主題,與美國重要政學商界人士交換意見。

呂秀蓮致詞表示,對「台灣的未來」很多人會想到二千零八年的總統大選,但更重要的是,台灣面臨了三項挑戰:第一,台灣的主體性;第二,中國的磁吸效應;第三,全球化。

她表示,二十世紀末,台灣拋開了極權的過往、擁抱民主之後,發展出一種獨特的自我性,稱之為台灣主體性。最近一項由台灣、日本及香港大學進行的調查顯示,在台灣有百分之六十的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越來越多的台灣人對於台灣的經濟和民主成就具有信心。

呂秀蓮指出,台灣的民主體制卻仍遭受到許多集權時代的遺害,這個現象為「轉型症候群」。近來媒體報導有關國務機要費不當使用的問題,即是一個轉型症候群的好例子。台灣需要更深化體制改革以改善政府的廉潔與效能。政府必須建立在法治的基礎之上,特別是建立在一部為二十一世紀台灣量身訂做的憲法上。

其次,中國的磁吸效應,呂秀蓮表示,台灣企業對中國投資已佔對外投資的百分之七十一,約有一百萬台灣人定居中國。兩岸間聯繫與交流互動頻繁,台灣與中國間的航線為全球最繁忙航線之一。但中國政府未放棄對台用武,除部署八百二十五枚短、中程飛彈瞄準台灣,也持續對台灣施行軍事、經濟、外交、法律、輿論及心理等六戰。

呂秀蓮表示,海峽兩岸的領導人應以新的思維和新的願景來界定兩岸關係。台灣與中國是遠親近鄰,沒有理由互相憎恨或敵對,兩岸關係應以三C為基礎,也就是合作、共存與共榮 (co-existence, cooperation,co-prosperity),促進兩岸關係正常化發展。

她表示,國際社會也應重新檢視已經過時且常被錯誤解讀的「一個中國」政策,因為台灣和中國是各自分離與自主的。從中國的觀點來看,台灣與中國的合併是無可避免,但從全球的角度而言,將發現台灣並不屬於中國,而是屬於世界。

第三,全球化,呂秀蓮表示,全球化不僅促進中國崛起,也增強了台灣對世界的重要性。近年來,台灣的科技指數排名全球第三,表現搶眼,全球主要的資訊產品中,台灣資訊業的產出佔了六成以上。「商業週刊」以「台灣為何重要」一文作為封面故事,將台灣形容為全球經濟不可或缺的動力來源。

呂秀蓮表示,很多人期盼中國能成為「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而無論在人道救援或遵守國際規範,台灣早已經是國際社會的模範生,現在該是國際社會認同台灣、尊重台灣,並以「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的角色來看待台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