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無國界記者創辦人:媒體享自由 也應注意責任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1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顧恆湛台北二十八日電)「無國界記者」組織創辦人羅伯特.梅納德(Robert Menard)今天表示,台灣媒體享有充分自由,但也應該注意自己的責任。中央通訊社總編輯賴秀如說,台灣民主化後,很多媒體反而屈服在商業市場下,許多進步的觀點被忽略,台灣的新聞記者有必要對這樣的狀況有所警覺。

台灣民主基金會頒發第一屆「亞洲民主人權獎」給總部設於巴黎的「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sansFrontieres, FSF)。台灣新聞記者協會與台灣民主基金會特別舉辦「媒體與民主的共生關係」座談會。

梅納德說,台灣的民主化是世界的典範,台灣的媒體享有充分的自由,但同時也應該注意自己的責任,台灣政府現在與媒體關係產生的一些問題,其實和世界其他民主國家一樣,就像法國總統席哈克也常對媒體有意見,這是民主國家正常的現象。

他指出,這次「無國界記者」組織在天安門事件後第一次有機會踏入中國的土地,關懷新聞自由人權的狀況,主要是因為北京奧運前中國政權不希望國際有任何的質疑,大家應抓住北京奧運壓力的機會,讓在中國追求新聞自由被監禁的人被釋放,並得到更多新聞自由。

他說,有些大企業為了與中國做生意,成為幫助北京政權壓迫媒體、監控網友的幫兇,例如Googlo、Yahoo等還提供監控網友言論的軟體給中國政權,讓中國網友被逮捕、監禁,這些企業的行為實在令人無法接受。

代表新聞記者協會的賴秀如指出,台灣在戒嚴時期,許多優質的媒體突破當時的限制,在解嚴民主化後,很多媒體反而屈服在商業市場下,台灣的新聞記者有必要作更廣泛的串連,對這樣的狀況有所警覺。

她說,媒體應該做進步思想的倡議者,不能為了市場討好觀眾,但現在看到台灣主要電視、報紙都是以聳動、服務和消費為導向,許多進步的觀點、少數的聲音反而被媒體所忽略。進步的媒體越來越少,片段的消費性訊息充斥媒體、佔據時段,這會導致民主的退步嗎?她有點擔心。

她表示,雖然二零零八奧運可能是中國新聞自由化的契機,但台灣到目前為止僅拿到五個新聞採訪證,中國可能對西方媒體有較大的開放,但對台、港、澳仍有很多限制,且這樣的開放僅到二零零八年的十月為止,中國的開放還是有條件和時間限制的。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助理教授魏玓說,台灣和許多新近民主國家都遇到一些相同的問題,媒體在去國家政府的控制後,雖初期帶動政治朝正向發展,但長期政治勢力卻可經由市場對媒體有更大的操弄空間,在台灣的政黨也正密切以資本介入媒體,媒體也為了爭取固定市場傾向黨派利益。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執行長邱家宜表示,台灣解嚴民主化後,表面上新聞自由被解放、有更多的自主環境,但媒體卻要直接面對自身的貧乏和侷限,這是殘酷的事實。台灣民主化後,政治上媒體被釋放了,但媒體卻為了生存,要找尋與政府政黨的共生關係與機會,在此情況下,很多媒體的道德、專業與情操就被壓抑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