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股論金>且看「樓價」

標籤:

【大紀元1月29日訊】<--ads-->
相信大家都知道筆者近兩年來一直看淡樓市,認為樓價將持續橫行,投資者絕對無利可圖。今期,不妨主力針對現時香港樓價存在的問題。

豪宅不用多提,價格可謂高處不勝寒,但這一類住宅不影響普羅大眾,暫且不談。

中產打工仔留意的也許是太古城、又一居及黃埔花園等級數的屋苑。以當下價格而言,太古城一個中層九百呎單位,平均呎價大約5,500元,而樓價則為500萬元左右。假設一名中產人士月入40,000元,扣稅後儲蓄40%,即每月淨儲存16,000元,保守假設儲存沒有投資回報。請看以下分析(黃色為變化因素,藍色為被動因素):

樓價

月入

每月儲存

首期

供期

利息

月供

儲錢交首期時間

合共時間

500

4

1.6

30%

30

5.5%

2

7.8

37.8

買 樓後要每月多儲4千 元,交妥供款後完全沒有多餘錢

500

4

2

30%

30

5.5%

2

6.25

36.25

一 開始便多儲4千 元

500

4

1.6

5%

30

5.5%

2.7

1.3

31.3

買 樓後要每月多儲1.1萬 元,唯有兩日吃一餐

500

4

1.6

30%

30

6.5%

2.23

7.8

37.8

息 口上升,堅持30年 供期,每月須多儲6

500

3

1.2(40%儲蓄)

30%

n/a

銀行收樓

5.5%

n/a

7.8

n/a

變銀主盤

上 會後不幸減人工,錢又無法多儲,連利息都不能負擔

600(升價)

4

1.6

30%

60

5.5%

2

9.38

69.38

樓價升20%, 上會後每月若只能多儲4千 元,只好供三代了

 

以上計算已經沒有包括管理費及差餉。如果樓價漲20%,供期馬上倍升(當然銀行不會借貸至60年)。這有否令人聯想到日本樓宇供三代的慘況?此外,息口上揚及就業遇上危機,則隨時等銀行收樓!那些所謂5%首期計劃亦是害人不淺,同時更助長炒風。

最重要的乃據以上分析,打工仔一生勞碌,30多年後就只能擁有一個900呎的單位,而銀行存款為零,豈有此理!?而月入4萬元以下的人可謂望「樓」莫及!真不明白中原地產施永青及其他不斷唱好樓市的人之心態,這些有利可圖之人是否只渴望熱錢及炒家快點入市,托高樓市獲利,而置蒼生於不顧。

樓價已經很貴,慎思。

這篇文章乃對應近期借人民幣升值而看好香港樓價以及樓市隨經濟持續向好而快將打破悶局等言論而提筆。

對這等不負責任的言論,筆者無法苟同。(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發起罷買房地產 鄒濤被限制出境
廣州6月樓價升至今年新高
高樓價及房貸令北京民眾心理問題惡化
受陳良宇事件影響 上海樓市預料大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