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報告:中國樓市已出現泡沫

標籤:

【大紀元1月31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發佈《2007年中國服務行業發展報告》報告指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已經浮現,而無論在規模、結構、價格以及利潤上,都存在一定問題。高房價在民眾中早已引起強烈不滿,開始採取抗議行動。
  
社會科學院這份報告在論及中國房地產行業時,指中國房價過高,而且上漲飛快,有的年份超過居民可支配收入,有的年份甚至以30%至
50%的速度上漲。

結構嚴重失衡

報告提到,當下房地產的總量大於有效需求,商品房空置率遠超過國際警戒線,然而大多數居民的住房還十分緊張。但在另一方面,高檔公寓、別墅的空置率高、發展過快,因此出現結構失衡的現象。

該報告還提出,由於房地產利潤高於其他行業,因此資源都往房地產行業投入,導致「經濟房地產化」。
  
報告解釋,許多各類企業紛紛轉向房地產開發,一些城市GDP增長主要依靠房地產帶動,一些地區甚至面臨「房地產化或產業空心化傾向」。所以,一旦房地產出現問題,就會影響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績效。
  
報告提到的最後一點是,與宏觀經濟週期比較,房地產週期振幅大,因此經濟會隨之大起大落。

在北京一個大樓的海報下面,一個民工在平板車上睡覺 (Getty Images)

政府冷卻樓市措施難奏效
  
2006年5月17日,國務院就提出六條意見抑制樓價後。隨後在5月30日,國務院聯同九部委推出打壓炒風、穩定樓市的政策,並將於6月1日起
實行。
  
有關施措包括個人住房(90平米以上)按揭貸款首付款最低比率由20% 提高至30%;單位持有不足5年轉手的要繳交營業稅;以及開發商自有資
本金比例提高至35%等。
  
國務院表示,2005年以來,房地產投資增長和房價上漲過快的勢頭,初步得到抑制,但房地產領域的一些問題尚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新措施
旨在確保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據分析,儘管這次中央下定決心,運用行政稅收等手段打擊地產投機活動,但對地產業的抑制作用仍不大。

三年不買房

中國房地產過熱,給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帶來沉重的負擔。因為房價過高,遠遠超出普通民眾的購買力,導致民怨載道,一些民眾開始採取
各種抗議措施。
  
4月26日,深圳市民鄒韜通過網絡發表了「不買房行動」致全體市民的公開信,信中他大聲的疾呼:「為了不做房奴,為了一輩子不要再揹負
沉重的債,一起行動起來,在近三年之內不要買房」 。
  
公開信立即在深圳便激起了強烈的反響,並迅速以網絡速度衝出了深圳波及全國。十幾天之內,全國各地網絡紛紛簽名參與支持,北京、天津
等地紛紛成立「不買房聯盟」、百萬經租房主也發表聲明響應支持。據一項官方的調查顯示,鄒韜倡議的「三年不買房行動」獲得79.1%的支
持率。

中國的樓市開發往往伴隨強拆,欺騙,官商勾結等,圖為上海業主抗議開發商缺乏誠信 (Getty Images)

請願活動

由於樓價高漲,中國湖南省超過千人參加請願活動,希望當局控制房價高漲的趨勢。這個請願活動獲得網民們的支持。 這是過去12個月以來的第二個自發性民間請願活動。

活動組織人周文健說,房價無疑是太高了。這對中國經濟並無好處,也給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帶來沉重的負擔。
  
周文健也表示,相同的活動將會在其他19個城市展開,並會通過互聯網收集民眾簽名,然後在三月份將請願書提呈給到北京開會的人大代表。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住房過剩是假問題 百姓買房難是真問題
中國樓市「虛火」 再陷泡沫迷局
地產商囤地居奇 中國樓市虛火難退
楊穎試水復出疑失敗 節目頭像被打馬賽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