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肇星訪非洲 中非關係再引注目

人氣 1

【大紀元1月5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若思2007年1月5日華盛頓報導)中國外長李肇星目前正在非洲訪問。近年來,李肇星往往在每年的年初訪問非洲,不過,他今年的訪非行程比以往更早。

李肇星從12月31號到1月8號對七個非洲國家進行訪問,其中包括貝寧、赤道幾內亞、幾內亞比紹、乍得、中非共和國、厄立特裡亞和博茨瓦納。此外,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剛剛啟動了每星期三次從中國飛往尼日利亞的航線,這是中國與非洲之間唯一的一條直飛航線。

過去幾年裡,中國與非洲的經貿關係發展迅速。在2000年,中非貿易額只有100億美元,而在2006年已經接近500億美元,增長了四倍。中國政府還向已經跟中國建交的30個最不發達的非洲國家出口到中國的190種商品提供免關稅待遇。與此同時,中國還為許多非洲國家提供援助和貸款,幫助它們修建基礎設施項目。

*中國對非洲經濟權利超越政治權利?*

許多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努力發展與非洲的經貿關係,一個原因是中國需要非洲豐富的自然資源。去年,中國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有28%來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陸。目前,讚比亞已經成為中國銅原料的重要供應國,而稀有金屬蘊藏豐富的津巴布韋現在是中國在非洲的重要夥伴。此外,南非和莫桑比克的鐵礦石、喀麥隆和剛果的木材也在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

不過,中國與非洲迅猛發展的經貿關係受到西方一些人士的批評。他們說,中國無視一些非洲國家違反人權的記錄,積極發展與這些國家的經濟合作。比如,北京被指為了津巴布韋的自然資源與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這樣的獨裁者做朋友。中國還由於不支持聯合國安理會呼籲在蘇丹達爾富爾地區重新部署維和部隊的決議而受到抨擊。

但是,北京堅持說,中國這麼做是因為它一貫奉行「不干涉別國內政」的政策。有分析指出,中國漠視非洲的人權問題是因為中國和非洲在很大程度上對人權問題採取相同的立場,那就是經濟權利超越政治權利,發展的權利高於一切。

*中國在非洲事務上向西方靠攏?*

但是,在去年11月初在北京舉行的中國非洲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敦促蘇丹總統接受非洲聯盟和聯合國的混合部隊。在那之後,美國總統布什對胡錦濤鼓勵蘇丹接受這種安排表示了感謝。這是否說明中國在非洲事務上正在向西方的立場靠攏,正在做出讓步呢?

兩度擔任美國駐非洲國家大使的戴維.希恩說,這說明中國願意設法解決達爾富爾問題。

他說:「中國在蘇丹有重要的利益,尤其是對石油感興趣。中國同蘇丹也有重要的關係。它為了蘇丹南部和北部的和平派出了維和人員,它也很擔心達爾富爾的局勢失控,這不符合中國的利益。當然,這也不符合蘇丹人和美國的利益。我認為,可以公正地說,在這個問題上(中國)越來越合作。」

*中國對非洲實行新殖民主義?*

英國前外交大臣斯特勞去年2月在訪問尼日利亞時曾表示,中國現在在非洲的所作所為正如英國150年前在那裏所做的。一些西方的學者和政界人士也表示,中國是一個新的殖民大國,剝削非洲的自然資源,並損害非洲爭取民主和人權的努力。

不過,美國前駐非洲國家大使戴維.希恩說,用新殖民主義來形容中國不準確。

他說:「他們當然希望從非洲得到資源,尤其是石油、各種礦產和木材。從另一方面來說,沒有政治因素。談到殖民主義,它是由政治和經濟政策組成的。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經濟方面的理由是存在的,但是政治方面的理由不存在。在我看來,(中國)沒有試圖支配非洲國家的政治局面,也沒有控制它們的企圖。」

在讚比亞和南非等南部非洲國家,中國的環保和勞工政策引起當地工會的批評。加拿大環球郵報的一篇報導指出,中國需要採取行動避免被指在非洲推行新型殖民主義,北京應當做的是確保中國公司在那裏遵守它要求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時所要遵守的環保和勞工標準;如果達不到這些標準,中國就容易被指責實行雙重標準和新型殖民主義。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陳水扁整體考量 是否親訪尼加拉瓜 
呂慶龍等接任外交新職宣誓 
前香港衛生署長陳馮富珍就任世衛秘書長
美四名前決策官員呼籲全球放棄核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