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分離還是共度時艱?移民家庭兩難

人氣 6
標籤:

電腦和電話成為唯一的親情紐帶
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不論族裔國界,家長對自己子女都是愛無止境。尤其是對家庭觀念濃厚的華人來說,親子關係更被大多數的家長視為重中之重。不過現在,這一觀念在加國的華裔新移民中受到了嚴重的挑戰。據報導,目前有越來越多的華裔新移民在來到加國之後,由於種種原因,不得不將自己的子女送回中國托由親人照顧。而這種父母與子女長期分隔兩地的生活對親子關係所造成的影響,更是令為數不少華人新移民家長陷入了深深的憂慮之中。

親子分離的代價

吳女士剛到加拿大時發現已懷有身孕,本來滿心歡喜等待女兒的降臨,卻發現不到一年時間,她不得不把女兒送回中國由親戚照顧,自己在加拿大飽受孤獨。移民前,吳女士從事教師行業,她的丈夫是一名電腦程式設計員,移民加國後,靠微薄的最低工資生活,根本無法負擔每月1200元的托兒費用,只好把女兒送回中國。吳女士說,她可能會重返校園學習,因為她實在不想靠著7塊錢一小時的工資生活一輩子。

吳女士說,中國人現在正慢慢瞭解到加拿大的美夢不太容易實現。不論做什麼,她都願意彌補這些年與孩子分開的日子。當她與丈夫1999年移民到多倫多時,他們還計畫著一家人在加拿大美好的生活,但事實卻不是想像中的那樣。他們本來計畫安頓後就把長女接到多倫多,但她第二個女兒在2000年11月出生,那時她的丈夫還沒有找到工作。吳女士的母親將13個月大的次女帶回中國,吳女士說,那個時候真的很難過。

她的大女兒在2歲時來到加拿大與父母團聚,那時她的丈夫也找到了工作,但她的二女兒直到4歲時才與家人相聚。吳女士說:“二女兒在機場都不認識我了, 女兒一直在問媽媽呢,媽媽是電腦,因為我們都是通過電腦交談,那是我們以往的溝通方式。”

在中國,由祖父祖母幫助照顧孩子是很普遍的現象,有些家庭更是三代同堂,吳女士說她就是由她的外祖母帶大的,到11歲才與母親團聚,但她和母親比較疏遠,還是與外祖母比較親。現在吳女士的兩個女兒一個六歲,一個八歲,都已經與父母團聚了,不過吳女士表示,由於分開居住已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健康,當孩子受傷或是不高興時,她們總是想找祖母訴苦。吳女士說,當她的小女兒去幼稚園的第一周時,她完全不讓吳女士離開幼稚園,而且看起來完全不信任她的父母。

現在,吳女士夫婦也完全不敢與孩子討論他們分開時彼此的生活,因為怕談到這些會使孩子傷心。“我們正試著讓他們忘記以前分開的日子,我們也可能會慣壞他們,因為我們覺得要好好補償他們。”吳先生表示,“我見過很多新移民在孩子出生後的三個月後把孩子送回中國撫養,我告訴他們不要這麼做,這樣在情感上很難接受。”

孩子不在身邊時,吳女士也有一些成就,她已經成功的成為一名會計師,但付出的代價是否值得就由個人來評斷了。雖然分離是痛苦的,但是吳女士夫婦現在還沒有更好的辦法,現在他們的女兒由居住在中國的祖父祖母照顧。吳女士說,“我覺得很有罪惡感,這並不是我嚮往的移民生活,我移民加拿大是為了有更幸福的生活,結果卻更差。”

來自廣東的移民陳女士也經歷了與孩子分開的日子。六年前她移民加拿大,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多倫多的華埠賣文具。不久,她有了第一個孩子,不過在孩子剛斷奶時就送回了中國。陳女士說:“那時女兒只有八個月大,那時候非常捨不得,但是我們實在付不起托兒費用,也沒有補助金,而我又需要上學。”那幾天她幾乎每天以淚洗面,渴望聽到女兒的聲音。2004年,陳女士又有了第二個孩子。同樣的,她也把這個孩子送回中國撫養。“當我獨自回到加拿大時,我感覺很孤獨,我們從來沒有想到我們的生活是這樣。”

在此同時,陳女士也得到了會計師資格,她的丈夫也由在餐館打工而轉行做進出口貿易了。在大女兒四歲時,陳女士把她從中國接到多倫多居住,並請了專門照顧的人接送她上學。現在陳女士已經懷有第三胎,她幸福的說:“我要親自撫養這個孩子,我要享受與孩子相聚的時刻。”

家庭關係需要維繫

多倫多華裔社區的工作人員表示,現在有很多中國移民都把孩子送回中國撫養,由於經濟條件,父母與孩子不得不分開生活,但是大部分移民還是認為在加拿大生活對孩子的成長比較有幫助。加拿大人現在熟悉來自菲律賓和加勒比海的保姆把孩子留在自己的國家而來加國打工,這些保姆不斷的打長途電話給家鄉的子女並用網上視頻與孩子交流。現在來自中國的新移民也開始把他們的孩子送回中國,專家們把這種新現象稱為“跨國養育”(transnational parenting)。

在多倫多聖史蒂芬社區中心(St.Stephen’s Community House)工作的黃女士(Floren Wong)表示,“在2002年,我們社區中心發現有很多大陸移民這樣做。”在2002年,針對中國移民的研究發現,70%的婦女表示,她們計畫把孩子送回中國由親戚照顧。該研究結果也得到了來自安省密西沙家社會工作者的支持。

對於那些剛來到加拿大的新移民來說,選擇將孩子送回中國已經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實。移民加國的人士認為他們會找到與專業相關的工作,並有較好的收入,但是,以前在國內從事收入較高職業的人,來加後只能找到付最低工資的工作,每月收入1000元的家庭,通常很難支付孩子的托兒費用,也沒有額外的錢補貼家用。由於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崛起,使中國人不太嚮往移民加拿大的生活。申請移民加拿大的人數也急速下降,中國人申請移民加拿大在2004年達到40,000宗高峰,去年已減少到19,000宗,而印度的申請個案卻高達132,000宗。

多市懷雅遜大學(Ryerson University)大學兒童早期教育主管貝夏達(Judith Bernhard)說, 中國移民來加後把孩子送回中國並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當孩子是青少年的年齡時,父母不在身邊很容易使他們犯錯誤。“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父母失去了在孩子面前的權威性。”孩子也可能會過早的出現反叛心裏,拒絕聽父母的話,也不允許父母替他們做決定,還有孩子拒絕在父母面前吃飯。父母,尤其是母親會覺得對孩子有罪惡感,她們會盡一切可能補償孩子,但這往往會慣壞孩子,引發更多問題。貝夏達指出,加拿大的移民模式使一些技術移民來加後,不能從事自己的專業工作,而不得不接受一些藍領的工作,而且加拿大的托兒補助還不完善,不像瑞典,芬蘭那樣。

加拿大移民部發言人威爾遜(Marina Wilson)表示,移民部現在已認識到在加國得到職業認證是比較困難的事情,不過移民部現在正在與人力資源部討論這個議題。她說:“我們已經在移民部的網站上公佈了移民加國後的相關問題,新移民來之前可以先參與這個議題,再做決定移民,因為我們不想誤導他們。”

中僑互助會創會主席葉吳美琪表示,中僑現在並沒有具體數位顯示,在溫哥華到底有多少家庭將孩子送回中國去撫養,但是確實是有市民因為孩子不在身邊而感到孤獨而向中僑求助的個案。葉吳美琪認為,由於經濟原因將孩子送回國內的家庭確實存在,例如,新移民家庭的最低工資為1,200元,如果每月拿出500元作為孩子的托兒費用的話,只剩下600塊付房費及其它開銷,這在物價這麼高的社會中根本不可能有更好的生活。而如果拿出500元加幣寄回中國,按照加幣與人民幣一比七的比例算的話,那就相當於3,500人民幣,孩子就有可能去一個較好的托兒所。

分開居住 有利有弊

家長與孩子不在一起也可能會造成彼此間不信任等問題,葉吳美琪認為,雖然不在一起,還是要彼此間增加溝通。現在的電話和電腦都很方便,家庭也可利用網上視頻服務多聯繫,相較於幾十年前來的移民來說,現在的科技確實提供了很多方便。她也說,其實在中國孩子由祖父母照看也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由於孩子的父母白天要上班,祖父母又退休在家,自然的就負起了照看孩子的任務了。

在經濟條件允許下,新移民也可將父母接來溫哥華住,這樣他們就可以安心工作,由老人接孩子上下學了。葉吳美琪說,參加中僑耆英會的老人們就有很多人要擔任照顧小孩的任務,通常都在早上送孫子孫女上學後,到中僑參加活動,到了下午再去接孩子放學。有老人就說,他們很樂意這樣做,因為兒女不用擔心家裏的事情,只要專心工作就好了。

有很大一部分的華人家長認為分隔兩地會對親子關係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身為一名母親的趙女士就認為子女最好還是與父母在一起才能健康的成長,“小孩子嘛,應該還是要放在身邊比較好,這樣起碼每天都能看見。也能知道他每天都做些什麼,是不是吃飽了,都跟什麼朋友在一起。要是不在一起的話,這些事情也都看不見,小孩子學壞了都不知道。”絕大多數的家長都認為與子女分隔兩地會對小孩子的成長和親子關係產生影響,另一位因為生意而不得不經常奔波於中國與加拿大兩地的李先生就表示,這種空中飛人式的生活造成了他與自己5歲的兒子經常見不到面,除了不能陪伴著兒子成長,更嚴重的是兒子對他的陌生感與日俱增。甚至見到自己的父親反倒像見到了陌生人一樣害怕的躲在母親的懷裏。而如今,李先生就表示希望能夠早日結束這種生活,重新建立與兒子之間的感情聯繫。

有專家就認為,大部分家長都覺得與子女分隔兩地會對子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可是實際上,這種對健康產生的影響也同樣的作用于家長身上,甚至比對子女所造成的影響來得更為嚴重。由於小孩子比較沒有憂慮感,在離開父母後一段時間就會漸漸適應。而父母對於孩子的羈絆則絕對是揮之不去的煩惱。根據香港大學之前所做的一項調查發現,長期與子女分隔兩地的父母,比較容易罹患抑鬱症的傾向。該項調查在香港境內訪問了一百三十多名與子女分隔兩地的父母,而主要的原因都是因為工作。調查結果顯示,兩成受訪者的抑鬱程度,必須要經由專業人士進一步的追蹤;而多達八成受訪者表示,長期無法全家團聚經常會令他們感到煩悶及無助,並覺得未來缺少希望。調查又顯示,如果以十分為滿分,這些父母的憂鬱指數是四點八分;其中十二個被訪者的憂鬱指數,更達到八分的危險水平,他們主要認為自己未盡父母責任,而感到內咎。

不過,也有受訪者覺得父母與子女分隔生活並沒有什麼不好。而很多目前離開父母,旅居加拿大的留學生就認為與父母家人分離固然是一件不愉快的事,不過卻也有他好的一面。來自中國的留學生王先生就表示,自己在15歲,初中還沒畢業的時候就被父母送出國外留學,轉眼就已經5、6年過去了。起初與父母分離的時候雖然感到很難過,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就慢慢的適應了,並且在獨自留學的生活變得更加自立和自信。雖然難得能夠利用假期回家探望父母,一家人的感情卻沒有變淡。他還笑著表示,自己出國前的時候有些叛逆,經常惹父母生氣,可出了國之後因為想念家鄉和父母,反倒加強了與父母的溝通。現在與父母的感情反而比在一起的時候要好。

也有一些家長對於與子女暫時性的分離所造成的各種不良影響嗤之以鼻。在本地工作的鄭先生就表示,子女有的時候也不能總放在身邊,他認為現在的這一代小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太強,與自己這代人所經歷的相差太遠。而如果不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培養他們自立的能力和性格的話,長大了恐怕很難在社會上成功的立足。而另一位受訪家長就表示,自己刻意將兩個兒子送回中國一段時間,主要是讓他倆體驗一下獨立生活,並且可以在國內將中文的基礎打得更為扎實一些,從而能夠熟練的掌握兩種語言,為以後自身的競爭力打下基礎。至於是否擔心會影響到自己與兒子們的關係,這位元家長就表示,兒子們與自己的感情很好,自己也很注意與兒子交流與溝通,相信距離並不會破壞自己與兒子的感情聯繫。 文章來源:環球華報

相關新聞
警方:攻擊馬德里機場炸藥估計重達兩百公斤
爆炸案和惡劣氣候影響 全球新年狂歡難免失色
煙火秀+爆炸案 全球「火爆」迎新年
西班牙持續搜尋機場爆炸案失蹤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