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虹:中國怎樣「還世界一個驚喜」?

李劍虹

標籤:

【大紀元10月4日訊】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進入一週年倒計時,民間關於明年奧運利弊之爭眾說紛紜,”支持”與”抵制”兩種呼聲針鋒相對,一時間在中文網絡燃起烽煙,有說北京奧運已成為”政治奧運”、”腐敗奧運”,成為一項最大的擾民工程,甚至指斥當局以奧運的名義強迫拆遷致使民眾流離失所,抓捕、監控異議人士以為奧運”清場”等行徑是在辦”血腥奧運”,應予抵制;也有觀點認為,奧運乃是中國”國家”主辦,奧運的成功將極大地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地位,有利於”國家利益”。那麼,怎樣才能算是體現了真正的”奧運精神”?明年的北京奧運將為中國帶來怎樣的變化和利益?讓我們先將眼光轉向歷史的縱深處。

以往的歷屆奧運會,除了弘揚體育精神,促進不同國度、不同民族種族、不同信仰的人們的合作精神與和平、平等競爭外,尚有幾屆奧運會由於時代和主辦地的特殊性而在歷史上留下特殊印跡,成為一些國家歷史發展的重要拐點,其中最為典型者莫過於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和 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

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是奧運史上充滿爭議的一屆奧運會,一方面,它以空前的規模、輝煌的慶典和優異的成績,將奧林匹克運動推向一個新的高潮,創造了一系列新的世界記錄,另一方面,希特勒藉機大肆宣揚納粹和民族主義,加速了納粹德國的崛起,為其三年後發動世界大戰打下基礎,其後為世界帶來深重災難,也為奧運的榮譽蒙上一層濃重的陰影。而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前夕,韓國爆發了一系列的民主運動,在內外壓力下,韓國軍政府被迫做出讓步接受憲改方案,韓國威權統治實現和平民主轉型,首次出現由民眾直選產生的總統。

對照明年的北京奧運,相較於納粹德國上升時期的1936年,其與20年前的1988年漢城奧運會或許更具有可比性,如作為歷史創傷的中國八九六四事件和韓國五.一八光州起義,上世紀八十年代韓國在威權體制下的經濟騰飛和近十年來中國在政治改革停滯下的經濟高速增長,社會精英的基本憲政共識和人權法治理念的漸深入人心,國際主流政治文明和社會進步對兩國文化的逐步滲透、影響等等,都是兩國在相隔20年前後不同時期共享的經驗。雖然兩國在國家和人口規模、歷史沿革、國際環境和影響諸多方面都不盡相同,但上述基本層面的類似,仍舊為歷史提供了某種可能。雖然就中國執政當局而言,他們固然忌諱有人將其與1936年柏林奧運會相提並論,不願輿論將中共政權比附為希特勒納粹;但當局也同樣抗拒人們將其與1988年漢城奧運會比較,恐懼北京奧運真演化成某種歷史的轉折,演變成民主的催化劑,從而喪失其壟斷的專制權力,但歷史自有其自身運行的客觀規律,用共產黨的話來說:歷史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中國在申奧時曾提出口號:”給中國一個機會,還世界一個驚喜!”如今世界給了中國一個機會,給了她一個面向文明世界堂堂正正站起來的機會,中國該怎樣”還世界一個驚喜”?是野蠻非法拆遷、以言治罪任意抓捕公民;還是違背奧運精神,對公民實行政治歧視,規定”11類43 種人不得參加北京奧運”;或在奧運期間驅逐本國公民外地戶籍者離京,軟禁、監控異議人士以為奧運清場?成功主辦奧運對中國而言,並不是興建了多少體育場館、接待多少外國運動員和記者、拿到多少金牌那麼單純,奧運是一個契機,它使中國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緊密程度與世界相聯。奧林匹克運動也不應僅僅被理解為各項競技運動的集中比賽,奧林匹克運動既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競技水準,同時也承載了人類諸多美好的社會價值,如和平、公正與平等,而人權也被正式寫進國際奧委會憲章。中國領導人若有誠意實現其”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奧運口號,兌現其申奧時對世界的國家承諾讓中國人民享有更多的人權和自由,就應追求並堅持”同等的人權”,讓公民還原為具有獨立思想和人格、免受專制奴役的大寫的”人”。我們所應追求的,與其說是”大國的崛起”,毋寧說是”公民的崛起”——一個真正繁榮、強大的國家,絕不是一群沒有基本人權保障的奴隸所能建立起來的。如何把握奧運契機,使中國盡快融入現代主流文明,促進中國更加文明、開放、自由與民主,變獨裁中國為民主中國,變黨治、人治中國為權力經民意合理認授的法治中國,變箝制言論以言治罪為公民享有充分的言論表達自由,在保障人權的基礎上真正提升國人的自尊與自信,學會理性、平等地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和平共處,將同時考驗著中國當政者和民間力量雙方的智慧。讓我們拭目以待,中國能真正”給世界一個驚喜”而不是再度令人失望。

2007年9月18日

──原載《民主中國》(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德媒:借助奧運  梅克爾鼓勵中國走向開放
英國高官敦促中國改善人權
南非大主教要抵制北京奧運
各國艾滋組織籲 莫讓奧運成中國壓迫民權推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