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一曲「哭老包」

民運戰友追思現代中國思想啟蒙人包遵信先生

標籤:

【大紀元11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史靜紐約報導)由北京之春、中國憲政協進會和中華學人聯誼會共同主辦的「包遵信先生追思會」昨天(11月24日)下午在法拉盛喜來登酒店舉行。當年與包遵信並肩為中國民主運動奔走奮鬥的嚴家祺﹑張剛﹑王軍濤 ﹑李進進﹑項小吉等十餘位流亡海外的異議人士與會 ﹐追憶往事﹐充滿悲痛﹑遺憾與緬懷之情。


「包遵信先生追思會」上的花圈。(攝影﹕史靜∕大紀元)

追思會由北京之春主辦胡平主持﹐由當年參加八九民運的易改介紹包遵信生平。1937年9月1日出生安徽蕪湖﹐2007年10月28日因腦溢血病世的包遵信,一生活躍於中國思想文化領域,中年後反中共專制、除朦昧,八九期間成為知識界的領軍人物之一﹐因此入獄5年。其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身體力行的實踐精神贏得了人們的尊敬﹐為中國當代知識份子樹立了典範。

曾經在國務院體改所工作的張剛回憶了80年代初與包遵信相識,到後來所經歷的政治波瀾,稱包遵信是理想主義色彩很濃的性情中人,學識淵博。他說﹐包遵信希望在文革之後給年輕人一個正確的知識和方向,因此主持出版了「走向未來」叢書,對於80年代年輕人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89 年六四之後,與包遵信一同逃亡的王軍濤說﹐中共為了自己的政治穩定,系統的摧毀中國人的良心,禁止其他思想傳入。尤其在市場化的過程中,中國的個人主義發揮到極致,包遵信所追求的文化價值就突顯出來,他用「走向未來」叢書的方式影響社會,並加入文化事務研究,試圖把海外中港台美的文化研究學者聯繫起來,提出一些新的不同於共產黨的文化資源,供中國的現代化進行選擇﹐這一浪潮延續到90年代。

原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政治所所長嚴家其說﹐包遵信的思想是走在我們前面的。早在1989年就提出,冷戰結束後, 21世紀是東西方文明以新的方式互動的太平洋時代。而且他敢於心里怎麼想,就怎麼說,就怎麼寫文章。嚴家其提到包遵信與他的約定﹕「你寫甚麼我都簽名」,因而當嚴家其起草了「517宣言」,並簽上包遵信名字後﹐就成了包遵信被判刑5年罪狀之一,嚴家其說﹐為此他感到難過。

從中國來到美國訪問的民運老將任畹町提出﹐象包遵信這樣參加中國人權民主事業的異議份子,才是中國真正的知識份子。他說﹕在官學一體,官大於學的中國文化體制中,不可能產生自由主義的文化大家。能在官方體制下出版書籍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異議份子。而中國的知識份子的定義亦不應該只是學位與職稱﹐他們只能稱為是具有各種專業的文化人。任畹町認為﹐中國大陸目前的民主運動是前所未有的﹐它來自於鐵窗民運和鬥士﹑獨立筆會﹑天安門母親及鐵窗大法四股力量。

曾為包遵信等人主持演講大會的律師李進進很遺憾當年沒有讓獲得熱烈掌聲的包遵信再多講幾分鐘。李進進認為﹐中國的每一個進步,都是受打壓的異議人士走出來的。因為首先需要觀念上的衝破。李進進說﹕我們今天還在這里紀念包遵信先生,是因為他死後還在受打壓,這是對人性的摧殘,也是對中國寶貴的人力資源的浪費。

至今仍然帶著右派帽子的林希翎在會上表示,中國人講傳承,有了錢想留給子孫,但是我們在精神上有沒有傳承呢﹖多年來,中共為便於統治,進行橫向縱向的封鎖,使被迫害的人互相之間都不知道對方在遭受迫害。中國人現在面臨的是盡力恢復事情的本來面目,揭示真相。

昨天發言的還包括八九民運時學生對話團的領袖項小吉﹑退黨服務中心梁裕丰﹑作家李(吉吉)﹑中國和平民主聯盟主席唐柏橋等。項小吉認為,對包遵信最好的悼念是中國民主化,還要給年輕人空間。唐柏橋稱讚包遵信至情至真,提出民運不應該局限,應該看到不同的運動,梁裕丰希望中國知識份子承擔起揭露中共罪惡,重建社會道德的使命。

出席追思會的還有中國民職副主席侶京花﹑民陣美東地區負責人唐元雋﹑世盟主席王軍﹑民聯陣自民黨副主席鄭源﹑僑務顧問王涵萬等。政論家陳破空不克前來﹐寫了一首「哭老包」請人代讀。(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游主席:日本友人尊重台灣入聯公投
逝世10週年/追憶黛妃 英掀黛安娜熱
追悼亡夫無盡的愛 鍾楚紅堅強灑脫
工運領袖曾興茂追思會 盼勞工繼續奮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