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抑制通膨 央行暗示年底升息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1月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主計處昨天公布10月份CPI年增率,較去年同期大增五.三四%,年增率創下一九九四年10月以來最高,通貨膨脹問題近在咫尺,央行是否可能動用貨幣政策壓抑通膨,央行經研處長施燕表示,貨幣政策是還有努力的空間,但她也預估今年CPI年增率應該不會破二%,市場猜測這還在央行可接受的範圍內。

市場人士表示,目前國內實質利率約在二%,若物價年增率超過二%,實質利率就會變成負的,央行應該不希望這種情況出現。

施燕表示,10月份主要是因為颱風導致蔬果價格上漲,加上國際油價飆高,才會導致CPI年增率拉高不少。高油價雖然是趨勢,但也有短期因素,例如伊拉克及土耳其的關係緊張所導致的短期價格上漲,貨幣政策需要看遠,考慮半年或一年後的情形作出決策。

學者指升息恐使經濟惡化

施燕表示,面對通膨,央行貨幣政策的確有努力的空間,似乎暗示年底升息的可能;不過,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吳中書認為,除去因颱風造成的蔬果價格飆漲,目前的通膨問題來自於國際油價或大豆、玉米等穀物價格上揚,「央行手上能用的工具很少」,若是強行升息,對我國目前失業率較高與經濟成長趨緩的情形無疑是雪上加霜。

至於央行的另一樣武器匯率,吳中書表示,新台幣升值當然可以壓抑進口物價,但因我國以出口為主,匯率升值過快,帶來的是全面性的經濟環境影響,就算抑制物價,結果不見得比較好。

油價高漲有部分肇因炒作

施燕指出,去除蔬果等季節因素,今年最後兩個月物價漲幅端看油價的變動,但她不願評論明年的物價狀況。

吳中書表示,目前的油價高漲有部分是炒作出來的,且國外研究咸認為,明年中之後,受到開採增加影響,油價會開始下滑,物價應該也有下降的空間。

吳中書認為,經濟成長本就會伴隨通膨,一般國家對於物價年增率的忍受程度約二%到二.五%,目前台灣尚未達此水準,其實不需用激烈的貨幣政策去抑制通膨,以免影響經濟,相反地,政府目前該做的是先提升交易環境,例如減少民生品的中間剝削過程。

此外,主計處公布的進口物價,以新台幣計價年增率上升八.八五%,但以美元計價卻上升十一.○五%,顯示新台幣在10月份升值,也發揮了抑制物價上漲的功能,否則數字會更不好看。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