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擴張速度快 多晶矽原料紓緩恐再延

【大紀元12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許湘欣台北十二日電)儘管市場多認為全球多晶矽短缺可在2010年獲得紓緩,但由於電池廠擴產速度遠高於多晶矽新產能,從近來屢創新高的多晶矽價格與各大廠陸續公布的長約訊息,想達到平衡,時間恐得再延後,中美晶、合晶、台勝科可望持續受惠「上肥下瘦」。

隨著太陽能產業興起,全球多晶矽原料供不應求現象越來越嚴重,去年業界有人認為2009年可以獲得平衡,今年市場多認為,至少要等到2010年才有機會獲得紓緩。

不過,由於許多下游的太陽能電池廠以倍數方式在擴產,且這個現象不僅在台灣,中國大陸、印度等新興國家,動作更是積極,不但一路推升多晶矽的價格,導致多晶矽近來出現一公斤300、400元的天價,多晶矽新的產能在2010年是否能趕上電池廠擴產速度?也越來越多人感到懷疑,甚至已經有業者預言,得延到2015年。

另外,中國多晶矽廠在技術無法突破下,產能開出的速度似乎也不如預期,更讓市場對前景感到憂心。

尤其,最近繼全球第二大太陽能電池廠Q-Cells與中國多晶矽太陽能矽晶圓龍頭廠江西賽維(LDK)簽下10年矽晶圓及多晶矽的採購合約後,全球第一大多晶矽太陽能晶圓製造廠REC也宣布,獲得荷蘭太陽能電池廠5億歐元、到2015年的採購長約;顯示太陽能電池業者為了長期發展,還是願意先簽下長約確保料源。

儘管太陽能電池業者認為,再怎麼樣都不可能長期做賠本生意,多晶矽或矽晶圓價格不會無限上漲,然而,只要持續維持高價位,產業「上肥下瘦」的現象,一時恐怕難以改變。

在太陽能電池廠的部分,「大者恆大」的現象也會越來越明顯,合約比重高或料源掌握度高的業者,將較其他競爭者更佔優勢。

相關新聞
太陽能手電為發展中國家窮人照亮
昱晶明年銷售額暴增 成長三倍
太空站太陽能電磁板損毀
世界太陽能車賽  高應大車隊摘銀載譽返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