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漓江遭逢大旱 百里畫廊褪色

標籤:

【大紀元12月18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八日電)中國廣西桂林漓江風景區今年入秋以來遭遇罕見大旱,導致河道日漸萎縮,河床大片裸露,遊覽航程嚴重縮水,大量遊船擱淺停泊,城市用水逼近臨界線等問題。

香港「文匯報」今天報導,廣西桂林漓江風景區是世界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巖溶山水遊覽區,素有「百里畫廊」之稱,每年乘船遊覽漓江的中外遊客約一百萬人次,在每年四月至八月豐水期,吸引大量遊客組團到此。

如今,受乾旱影響,漓江著名景點象鼻山的「象鼻」前,一小潭水被周邊河床上裸露出來的鵝卵石和枯敗水草包圍,難覽豐水期時「神像飲水」的美麗倒影。

而流經象鼻山的漓江河床上滿眼儘是鵝卵石和水草,不遠處一條長約五百公尺小溪流連接著上下游,清澈見底的河水最深處僅約半公尺,一些竹筏正在橫渡過往遊客。而這僅數公尺寬的小溪流就是原本詩情畫意的漓江。

漓江因連月缺水,航道變窄變淺,遊船受阻,八十三公里的黃金水道從十一月二十三日開始,由原來從磨盤山碼頭上船,一直可以游到陽朔的航道,改從楊堤碼頭上船,能行船的航道僅約六公里,而遊客只能在楊堤乘車去陽朔。

目前,在楊堤碼頭,只見一排排遊船停泊在狹窄的江面上,幾艘裝滿遊客的遊船在江面上小心翼翼地行駛。

當地居民表示,今年旱情比往年特別嚴重,河床裸露的面積也比往年大。能搭載五十多人的遊船從楊堤啟航,只能到一個叫大爽的地方就需調頭,連著名的「九馬畫山」景點也只能在兩公里外遙望。

一名遊客說,由於江水太少,在遊船上不時聽到船底摩擦河床卵石所發出的刺耳聲。

家住楊堤的楊先生原本在漓江上打漁為生,目前改在碼頭上兜攬散客遊漓江。他說,由於連年乾旱,漓江裡的魚越來越少,三年前不再以打漁為主業,後來拼湊到幾萬元訂造一艘能載十人左右的小遊船。大遊船在枯水時無法正常行駛,吃水不深的小船卻能走得更遠,收入要比打漁高。

相關新聞
月子餐補過頭   小心甲亢糖尿病惡化
甲亢媽咪郭靜純  樂活坐月子
澳洲百年大旱 釀酒葡萄收成可能減半
美國東南部百年大旱 供水緊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