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伊拉克戰局轉變的啟示

胡少江

【大紀元12月21日訊】上個月,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對形勢作出了自其上任以來最樂觀的展望。他說,伊拉克的暴力事件已經明顯減少,各教派之間的衝突也已經明顯緩和。馬利基對形勢的評估與駐伊美軍指揮部以及伊拉克和西方的獨立媒體的觀察是一致的。兩週前,駐伊美軍指揮官約瑟夫向新聞界介紹說,半年來,伊拉克境內的暴力活動逐月下降,巴格達的暴力事件下降了百分之五十。而在英軍治理的巴士拉地區,暴力襲擊活動也減少了百分之九十,英國軍隊已經將正常的維持治安的任務移交給伊拉克當局。

由於暴力活動的減少和國家經濟生活逐漸恢復正常,許多在戰亂中逃往鄰國的伊拉克難民也紛紛舉家回遷。據路透社、美聯社等國際媒體的估計,每天從敘利亞返回伊拉克的難民人數大約在一千五百到兩千人之間。在伊拉克的邊界,隨處可見裝載回國的伊拉克難民的車隊。巴格達等地商業活動等已經恢復正常,整個國家的政治局勢也正在朝著穩定的方向發展。

飽經戰亂的伊拉克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形勢正在經歷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雖然仍然面臨著重重困難,雖然前面還有可能出現一些曲折和反覆,但是這個國家顯然正在不可阻擋地從戰爭轉向和平,從民族和教派的分離走向民族和教派的對話和解。整個民主世界在未來對抗集權勢力的長期鬥爭中可以從伊拉克局勢的發展中汲取不少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促成局勢戰略性轉變的因素

伊拉克局勢的戰略性轉變是由多種因素促成的。它首先是世界民主陣營在恐怖主義及其背後的支持者面前拒不妥協、堅持鬥爭的結果。二○○三年,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短短的數週之內就將不得人心的薩達姆趕下了台。伊拉克民眾興高采烈地走上街頭推倒薩達姆銅像的經典場面曾經感動了無數世人,充分說明了以美、英為首的聯軍推翻薩達姆政權具有道義上的正當性。

但是,在隨後治理伊拉克的過程中,聯軍缺乏可行的伊拉克戰後重建計劃等弱點便逐漸暴露出來。基地組織和薩達姆的殘餘勢力在某些國際勢力的支持下趁機頻繁地向聯軍和手無寸鐵的伊拉克民眾發動恐怖襲擊;相互之間長期猜忌很深的伊拉克各個教派和民主之間的矛盾也日益顯現。不少西方民主國家的民眾在左翼知識分子的鼓動下也對布殊政府的伊拉克政策產生了動搖。這時,如果以美、英為首的世界民主陣營在上述壓力下退縮,聯軍在伊拉克的軍事勝利很可能付諸東流,伊拉克則很可能陷入長期的動亂之中。

好在美、英等國政府並沒有屈服於國內外的政治壓力,而是在打擊基地組織及其背後的支持者的鬥爭中採取了堅定的立場。美國政府不僅沒有撤走駐伊美軍,反而在今年的春季以來,將駐伊美軍的人數從十三萬人增加到了十六萬多人,加大了打擊恐怖主義的力度。與此同時,也對伊朗、敘利亞等支持伊拉克境內恐怖主義活動的集權政府發出了警告,表示如果對方堅持在伊拉克搗亂,美國將對其採取相應的軍事和經濟上的報復措施。這一強硬立場迫使這些國家減少了對伊拉克境內恐怖活動的支持。

伊拉克民眾對教派分立主義組織的厭倦和對恐怖主義者亂殺無辜的憎惡也是時局轉變的一個重要的因素。由於恐怖主義者打著民族主義的旗號將他們的活動塗上了一層「愛國主義」的偽裝,在一定時期內曾經迷惑過一部分伊拉克民眾。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伊拉克民眾對誰是真正的敵人有了清醒地認識。現在,在不少地方,伊拉克民眾自己組織起來,將槍口轉向了恐怖主義者。這種民眾自發的反對恐怖主義的行動使得那些自詡為「愛國」的恐怖主義者無處藏身,這是暴力活動減少的一個重要原因。

對整個伊斯蘭世界的戰略意義

與此同時,伊拉克的經濟形勢也有了明顯的好轉,從二○○三年戰後至今,伊拉克的經濟已經實現了連續四年的增長,增長速度高於世界上發展中國家的平均增長速度;與戰前相比,失業率下降了近三分之一左右;包括電訊、汽車、不動產、建築等在內的一些重要產業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作為國民經濟命脈的石油生產也正在逐步恢復。可以預見,經濟的增長一定會給伊拉克人民帶來更強的凝聚力。對政治軍事的進一步穩定也會起到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

在打擊恐怖主義的過程中,伊拉克建立民主政治、實現民族和教派和解的努力也一直沒有中斷。伊拉克第一次成功地實現了全國大選;伊拉克的人民和新聞媒體現在享有前所未有的自由。這些民主政治建設的進程,不僅對伊拉克本身、而且對整個伊斯蘭世界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戰略意義。世界民主陣營在伊拉克的勝利向世人昭示,只要民主的陣營有決心對集權陣營採取不妥協的態度,並且不為自己內部的那些左派知識分子的鼓噪所動搖,就一定能夠贏得被解放國家的人民的支持。只有採取堅定的立場和果斷的行動,自由民主力量才能贏得對世界邪惡勢力的最後勝利。

--原載:《動向》,2007年12月號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伊拉克咖啡廳遭自殺炸彈攻擊  16死24傷
安理會同意多國聯軍延長駐守伊拉克一年
美國防部報告:伊拉克安全有明顯進展
今年全球64名記者殉職   近半數在伊拉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