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海科館動土 北部最大文教建設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2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周美晴基隆報導)歷經20年籌備,基隆「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終於在12月24日開工動土。行政院長張俊雄、教育部長杜正勝、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吳澤成、市長張通榮、議長張芳麗及地方民代等人共同執鏟,祝賀開地平安、動土順利、萬事圓和吉祥,並期許能在100年如期完工。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總工程費達50億元,是北部地區近年最大型的文教建設,預計98年分區開館,100年全區開館。
海科館以「親近海洋、善待海洋、永續海洋」為理想目標。展示主題規劃內容涵蓋海洋科學、科技、生物、環境生態、人文等,有關海洋相關領域。詮釋人與海之間互動所衍生的關係,及展望海洋的未來。
將設有海洋文化廳、水產廳、深海廳、海洋環境廳、傳播科技與港灣廳、海洋科學廳、兒童廳、特展廳、區域探索館與海洋生態展示館。活用歷史建築空間,塑造虛擬實境深海世界,引發大眾探索海洋科學興趣,體驗台灣海洋多樣性,深富教育、休閒、育樂等功能。是以永續發展為使命的博物館,將引爆北台灣區域海洋水岸觀光、休閒、產業、學術、教育及文化的重要發展契機。
原本政府僅規劃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一座,但在基隆鄉親的期待下,籌設了「海洋科技博物館」,澎湖地區則設「澎湖海洋生物博物館」,因此目前我國共有3個海洋博物館。
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的籌設時間甚長,過程極為坎坷艱辛。雖是鄉親的期待,但因土地、交通及主題等種種問題,使得其籌設的過程十分地曲折與辛苦。經行政院邀集教育部、財政部、國防部、主計處、交通部、經建會等部會,以及台電公司共同協調後,始同意辦理,設建地於台電的舊北火電廠。
北火電廠建於日據時期昭和十二年(1937),昭和十四年完工,占地4,000坪,以基隆、瑞芳附近煤源為燃料,進行火力發電,發電量達三萬五千瓦,是當時東南亞發電量最大的火力發電廠,電力供應台灣北部之需。
第二次大戰期間,電廠遭烽火波及。戰後,民國42年,當時任職台電的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先生主導修復,並擴建廠房,仍成為重要的火力發電廠,直至民國72年才停機除役。後由台電接收。民國86年,政府選定做為興建「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的用地。
張俊雄致詞時,感謝所有參與這件工程的參與者,在中央與地方政府克服種種困難下,得以推動這重大工程。
海科館籌備處主任柯永澤表示,海科館的設計,在今年得到紐約州建築師公會「最佳設計獎」,受到國際非常高的肯定。海科館是基隆人長期以來的期望,竣工後的海科館,結合周邊美麗的山海景觀,將發展成為國際知名


張俊雄致詞時,感謝所有參與這件工程的參與者,共同推動國家重大建設


海科館籌備處專人為所有來賓解說籌建成果


保留舊北火電廠建築更新原有結構及強度利用原有挑高空間與鍋爐室闢為深海世界


舊北火電廠內貌結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