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麵食專家:餃子的名稱出現於宋朝

人氣 32
標籤:

【大紀元2月17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七日電)在中國北方,除夕夜吃餃子的習俗十分盛行。中國烹飪協會理事邱旁同說,餃子的來歷可追溯至唐朝,而餃子(角子)的名稱是在宋朝正式出現,到清朝年間,餃子已發展成熟。

新華社引述「中國麵點史」作者邱旁同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吐魯番挖掘出的一座唐代古墓中,曾發現長約五公分的小麥麵製作的月牙形餃子,但因為南北朝時的餛飩也是「形如偃月」,類似現在餃子的形狀,因此只能初步認定,唐代中國西部民眾已經在吃餃子。

到了宋朝,「東京夢華錄」出現了「水晶角兒」的記載,「武林舊事」中有「諸色角兒」,說明宋代的餃子品種已經很多。

到了元朝,餃子的品種更多,大多以角兒的餡心、皮子的性質和角兒的形狀來命名。

邱旁同說,明代的餃子和現在的餃子十分相似,「萬歷野獲編」中記有「椿樹餃兒」,「明宮史」中則稱為「水點心」或「扁食」,「宋氏養生部」中記載有「湯角」,用沸湯和麵,內餡、置甑中蒸,或湯煮瀹(義煮,音悅)之。

據邱旁同考證,清朝時,餃子的發展已基本成熟。餃子和角子兩種名稱在清朝均有使用,也稱扁食,有時也稱為餑餑。此時的餃子麵皮製法多樣,餡心品種豐富,製作方法可蒸可煮可煎,即現在的蒸餃、水餃和鍋貼的原型。

相關新聞
古代名醫張仲景與餃子
巧煮餃子不粘連
餃子餡營養完美搭配法
做餃子餡別擠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