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炒股惹争议

標籤:

【大紀元2月2日訊】隨著投資意識的日益增強,股票成為很多市民業餘投資的選擇之一。近年來,大學生逐漸加入到證券投資的潮流中,並且人數還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然而大學生炒股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據新法制報報道,2006年12月23日,一位南昌中學生在百度發出了一張求助帖:「我是一個中學生,想炒股,不知道怎麼樣才能買賣股票,開戶是去哪裡,應該具備多少錢?」

該帖在網上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全國各地的網友紛紛跟帖發表評論,勸說要以學業為重,不要到頭來學習、錢財兩空。

在眾多評論中,還有一炒股多年的股民現身說法談起了自己的經歷,該網友表示他做了4年的股票,自己炒股的同時也做股票經紀人。他從大學二年級就開始 進入股票市場,但炒股後就沒有多少心思學習了,當時學的是投資理財,股票也是一門專業課,但因為炒股花去了他大量精力,導致別的科目都沒有學好。該網友最 後提醒,在學習期間別做股票!

據稱,某些高校中確實有部分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進行炒股,近年來人數還有上升的趨勢。大學生炒股大多投資額不高,多則1萬元,少則一到兩千元不等,這些「成本」來源主要是父母給的生活費、學費,還有一些學生將平常打工收入也投入股市。

南昌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學生小楊從大三開始涉足股市,他對於炒股的觀點是,反正錢放在銀行裡也是白放著,不如做點實際的投資,還可以提高自己的社會實 踐能力。小楊告訴記者,父母按學期給的生活費,他一般會留下兩個月的生活費,其他錢都投入股票中,由於錢不多,他每次只能投入兩千元左右。據小楊透露,在 他同學當中也有很多炒股的,其中學經濟的學生更多,但他們投入的金額都不大,都是用生活費進行投資。

小楊表示,炒股後精神壓力很大,晚上因為緊張而失眠。目前他已經暫時停止炒股,因為馬上要去外地實習了,炒股票的確讓他學到了很多東西,但是太傷神了。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所長王明美認為大學生炒股行為顯然是弊大於利的,高校和家長應當反對這一行為。

他認為,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大學生處在學習階段,應當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專業學習上,而一旦投資炒股,便難免要費心費力,這樣勢必會影響 到他們的學習。此外,炒股還需要雄厚的資金和良好的心態,而大學生自身並沒有經濟收入,日常生活開支都是靠家裡的生活費,不具備炒股的經濟條件,同時他們 都很年輕,思想也不成熟,炒股一旦失敗對他們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他們將很難承受這一結果。@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天津大學炒股損失億元資金校長被撤職
社保基金挪用額成謎 浙爆出挪用其炒股
上海人當房當車拼股市
中國股市大跌 國有銀行和外資操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