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李中將批教科書弱化革命

標籤:

【大紀元2月20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江河2007年2月19日華盛頓報導)前中國軍隊高官李際均中將在新華社主辦的《瞭望新聞週刊》上發表文章,批評一些新版歷史教科書中弱化革命和戰爭內容的做法,並且強調應重視意識形態和國家認同。有專家認為,由於李際均所代表的這種較左的觀點與胡錦濤現政權的政策較為接近,因此不會產生多大的震動。

原中共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李際均中將在這篇文章中說,現在有些地方在觀念、文化上發生了顛倒,比如有的新版歷史教科書弱化革命和戰爭,大幅縮減或刪除毛澤東、紅軍長征、帝國主義侵略、南京大屠殺、狼牙山五壯士等歷史,同時卻增加和突出了西方的摩根大通、紐約股票交易所、日本子彈頭火車、領帶的流行等內容。

*李際均:不在思想文化上“單方面裁軍”*

有的學者說,以前的歷史課本重視意識形態和國家認同,新的歷史課本較少意識形態的內容,與當前的政治目標一致。李際均則認為,這是一種荒唐的邏輯,是匪夷所思。他說,歷史課本就是要重視意識形態和國家認同。

這篇文章還說,現在不少嚴肅的東西被惡搞和“追求狂歡化的感受”,所謂告別崇高,顛覆經典,惡搞紅色歷史。文章說,有些人一方面否定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一方面美化皇帝和農奴主。

文章說,社會意識形態應當由政治家、哲學家、教育家和有道德的學者、作家、藝術家來主導,而不是由輕浮文人、庸俗的搞笑媒體和崇洋媚外分子來主導,不能在文化和意識形態上單方面“裁軍”。

*高新:前朝遺老奮起反擊*

旅美時事評論員高新在接受採訪時說,他認為,李際均發表這篇文章有其特定的背景,因為目前一批軍內和黨內的前朝遺老對現在中國大陸流行的對意識形態、對狹隘愛國主義的那種諷刺甚至是否定奮起反擊。

他說:“李際均為代表的一批中國大陸的–國防大學的也好,軍事科學院的也好–無論是在位的還是退役的,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無論是在政協會議上暢所慾言也好,在人大會議上暢所慾言也好,發表文章從左的角度、從強烈極端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角度來詮釋他們的觀點的時候,他們往往能夠起到牆內開花牆外香的效果,能夠在外界引起強烈的震動。”

*觀點和中央一致*

然而,高新認為,這一次情況略有不同,因為從表面上看,這篇文章在強調不能弱化意識形態方面的觀點跟胡錦濤現政權在意識形態方面的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不會引起當局很大的反彈。

他說:“因為胡錦濤現政權在意識形態方面似乎給外界一個感覺,就是有收緊的傾向。那麼,在這樣的前提下,這篇文章在意識形態方面批判前衛觀點,批判現代觀點或者批判弱化國家認同、弱化意識形態的觀點就不至於引起轟動的效果。”

*國家認同≠一黨認同*

另一方面,高新指出,歷史教科書裡邊有國家認同這是很自然的和很正常的,但不應該攙雜意識形態方面的內容。例如,從國家認同的角度如果能夠把國共兩黨在抗日戰爭中各自做出多大的貢獻以及雙方各有多大的失誤客觀地寫出來,那就是拋開了意識形態的紛爭。

高新認為,李際均不佔理的地方是他非要把意識形態和國家認同綁在一起。

他說:“他要是引經據典,比如,他拿美國的中學教材、拿美國的入籍考試來強調、補充和維護他自己的觀點,說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家在向學生灌輸歷史的時候肯定要有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這樣,我想他就占理了。可是,他卻說歷史教材必須有意識形態的內容,那他就站在一個狹隘的一黨專制的角度了,還不能說是站在狹隘的民族主義角度。”

相關新聞
歐盟對華電動車關稅如何發展 美歐做法有不同
旅遊攻略出版商「孤獨星球」退出中國
蘇州襲擊事件後 旅居上海的日本人提高警覺
【新聞大家談】美國會眾院通過重磅法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