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生質能源作物今年擴大種植 農業能源環保三贏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1日報導】新興產業專題報導系列之三(中央社記者管中維台北二十一日電)國際油價高漲,再生能源成為大勢所趨。近年來,政府利用休耕農田獎勵種植大豆、向日葵、油菜及番薯等能源作物,供做產製生質柴油及酒精汽油,替代部分石油使用量,今年將大幅擴增種植面積,台灣生質能源發展又向前邁出一大步,創造農業、能源及環保三贏。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最新統計,二00六年台灣能源總供給量達一億三千八百四十一萬六千公秉油當量,其中,進口能源比重高達百分之九十八點二二。在高油價環境下,高度仰賴進口能源的台灣感受尤其深刻,政府因此積極規劃發展再生能源,期盼降低對石油的依賴。

再生能源種類繁多,其中,生質能利用植物行光合作用後生合成的有機物質,經過轉化過程生產出能源,自然潔淨,廣受各國重視。

許多國家投入生質能源開發,種植生質能源作物,包括製造生質柴油的油料作物及製造生質酒精的糖類與澱粉作物,最廣為熟知的是巴西利用甘蔗產製酒精汽油,在高油價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

台灣也有發展生質能源的利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等相關單位評估認為,台灣每年有將近二十二萬公頃的休耕農田,正好可以利用休耕農田種植生質能源作物,協助發展本土的生質能源。

農委會二00五年先在北、中、南三地各選定三十公頃休耕農地試種大豆、向日葵及油菜三種能源作物;二00六年辦理示範計畫,在雲林、嘉義及台南縣休耕農田種植大豆、向日葵及油菜,共計一千七百二十一公頃,由業者契作收購油料種子,產製生質柴油,可摻配汽油使用。

發展生質能源已成台灣能源政策重要一環,農委會決定今年擴大能源作物種植面積,預計春、秋二期作種植大豆共三千二百八十公頃、向日葵一千二百四十公頃,合計四千五百二十公頃,較二00六年呈現倍數成長,而且種植地區除了原本雲林縣、嘉義縣及台南縣外,新增台北縣、桃園縣,共有五縣加入,參與的農民也更多。

除了發展生質柴油外,農委會今年預定試種可製造生質酒精的番薯三十公頃,產製的生質酒精將全數供應經濟部能源局推廣示範體系使用,台灣生質能源的發展將更為多元、完整。

利用休耕農地發展生質能源,不僅提高休耕農地利用價值,活絡農村經濟,而且增進台灣能源供應多元化,又兼具環保,為農業、能源及環保部門帶來正面效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