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人魔咒作祟 奧斯卡讓眾家影星又愛又怕

人氣 17
標籤:

【大紀元2月21日報導】(中央社洛杉磯二十日綜合外電報導)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頒獎季節,壓軸的當屬人人夢寐以求的奧斯卡金像獎。但得了小金人是否就真的一路長紅?還是就此一蹶不振?

獎項分析專欄作家歐尼爾表示:「奧斯卡魔咒一說是真有其事,演員追求的最高榮譽到頭來可能變成揮之不去的夢魘。」

得獎後反而「星光黯淡」的代表包括一九九七年以「莎翁情史」勇奪最佳女主角的葛妮絲派特洛,還有最年輕影帝李察德瑞福斯,他在一九七七年年僅二十九歲就以「再見女郎」拿下男主角獎。

兩位苦主都沒料到,小金人反而使得自己的星途及人生一團亂。葛妮絲派特羅年紀輕輕,二十六歲就小金人加身。她曾感嘆:「我被少年得志的喜悅沖昏了頭,選劇本也漫不經心,只要喜歡或是可以賺錢就好,現在想起來真是後悔莫及。」

她這樣還算好,李查德瑞福斯更曾為了排遺壓力,一度陷入酒精及毒品漩渦中而無法自拔。

細數幾十年來的得主,深受小金人魔咒所擾的受害者還真不少。一九七六年「飛越杜鵑窩」最佳女主角路意絲佛萊契就說過:「得獎只夠你開心一個晚上,但不要以為自此就會一帆風順。」

二零零一年以「擁抱艷陽天」成為史上首位黑人影后的荷莉貝瑞似乎也好不到哪去,得獎後接的片子如「貓女」等片惡評如潮,更曾獲頒惡搞奧斯卡的「金酸梅獎」最差女主角獎。

好萊塢將這種現象稱之為「亞布拉罕症候群」,馬瑞亞布拉罕可以稱的上是史上魔咒苦主第一名。他在一九八四年以「阿瑪迪斯」贏得影帝後,幾乎可說自此從影壇「人間蒸發」。

影評及娛樂新聞節目「娛樂夜線」顧問馬汀分析:「有時候拿獎純粹是因為在對的時間演了對的角色,之後是否還能有這般境遇就要看個人造化了。」


最年輕影帝李察德瑞福斯(Richard Dreyfuss),他在1977年年僅29歲就以「再見女郎」拿下男主角獎。(Vince Bucci/AFP/Getty Images)

相關新聞
組圖:第79屆奧斯卡小金人昨成功抵美
茱蒂丹契膝蓋將開刀 無法出席奧斯卡頒獎典禮
與小金人七度錯過 奧斯卡大黑馬彼得奧圖
金獎影帝之爭佛瑞斯特懷特克力拼彼得奧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