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面40%魚扒是油魚

標籤:

【大紀元2月7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利用快速測試技術,可以在半小時內,初步分辨出油魚及鱈魚,建議入口商採用該項測試技術。另外,香港中大抽查市面25個魚扒及白玉豚樣本進行測試,證實40%是油魚。

香港中大透過兩種快速化學檢測方法,抽查市面25個魚扒及白玉豚樣本,發現其中10個樣本證實是油魚,但只有1個是標明油魚,其餘的標籤指是鱈魚、黃鱈魚、白鱈魚及白玉豚。

香港中大生物系指,透過利用高效分子和化學分離技術,將魚肉切碎加入溶液,進行快速檢測,只需半小時至1小時,便能夠分辨出鱈魚及油魚的指紋譜,得出初步結果,辨別出這兩種魚,然後配合儀器再進行去氧核醣核酸(DNA)測試,鑑定魚肉的脂肪質,在3至5日後,便可確定樣本的品種。

負責調查的香港中大生物系教授畢培曦表示,這種稱為「薄層層釋」的技術,每次化驗的成本,只是數十元,半小時內可以有化驗結果,即使是中學實驗室的設施,亦可以進行有關化驗。

他建議香港政府統一食品命名及規定由入口商負責保障食物質素。同時建議入口商將魚類轉售給零售商前,先進行這類測試,以鑑別品種,以免商戶及市民誤賣或誤食油魚。

畢培曦又說,曾經聯絡香港百佳及惠康兩大連鎖超級市場集團,邀請他們索取鱈魚樣本,讓他們進行化驗,但暫時未有回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香港暫停進口及出售油魚
香港業界停止入口售賣油魚
67人要求惠康退還油魚錢
香港大學專家指油魚是瀉藥不宜食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