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粵語時事節目

焦點速遞 :太空飛彈面面觀

標籤:

【大紀元2月7日訊】

在線觀看 下載觀看

魏:美國航空週刊雜誌最先報導說,美國情報機構得出結論說,中共在1月11日成功試驗了一枚攻擊衛星武器。該武器是一個由彈道導彈帶入太空的「動能攻擊載體」,一個老化的中國氣象衛星被此武器擊毀。

李:據環球郵報一月二十二日報導,被摧毀的中國衛星是1999年發射的「中國風雲1C」氣象衛星,只有一米多長,距離地面800公里的高空。

魏:歐洲太空總署專家坎恩在「明鏡線上」表示,八百至八百五十公里上空的軌道對地表觀察十分重要,被擊碎的衛星碎片對目前正在運轉的衛星可說是一場災難。

李:日本《產經新聞》報導說,被擊毀的衛星碎片在約高度為400公里至3000公里範圍內飄蕩,俗稱「太空垃圾」 。專家預料,可能是數十年時間,這些碎片才會脫離軌道。.

魏:著名的俄羅斯專家尼古拉.伊萬諾夫認為,這些太空垃圾即使僅有幾?米大小,也可以用每秒8到10公里的高速飛行,足以對衛星和太空站等構成嚴重威脅。

李:美國國防總部專家表示,在這個太空垃圾範圍內,有125座人造衛星運行,包括軍事用途及民間衛星,和高度約400公里軌道上的國際太空站。

魏:各國都紛紛要求北京給予合理解釋。因為這是二十多年來第一個太空導彈試驗,違背了大家希望和平地使用太空領域的合作精神,同時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

李:很奇怪本來是一個科技大進步,但中共似乎不願意講。和最近殲-10戰鬥機得到轟轟烈烈地廣泛報導正相反,導彈摧毀衛星的消息在中共媒體遭到徹底封殺。

魏:一開始中共外交部否認曾經進行導彈試驗,稱媒體是道聽塗說。中共的媒體也保持沉默。好多老百姓對事件一無所知。英文版的《中國日報》在自己的網站上刊登了這條新聞之後不久就將其刪除。

李:有專家認為中共在十天內表示沉默,不僅使自己處於尷尬地位, 而且會帶來不好的後果, 因為中共越沉默, 人們就越會懷疑其中有不可告人的意圖。

魏:據紐約時報一月二十二日報導,中共一周多的沉默原因有可能是:一、中共沒有預料國際反映會如此強烈的,二、沒有想到測試會成功,三、一些別有用心、想要激怒美國的中共解放軍高級將領在沒有獲得胡錦濤批准的情況下進行此測驗的。

魏:直到一月二十三日,中共終於承認太空導彈試驗,但迴避了將導致衝擊其他衛星的疑問,並表示反對太空武器化,無意追求太空武器競賽。不過國際對中共的解釋好像不滿意。

李:中共的官方聲明一向都沒幾個人相信,這次也不例外,到底其他國家是怎樣想法呢。首先是對中共真正的國防開支表示懷疑,雖然過去近10年來,中共國防預算每年增長10%以上。

魏:官方的俄新社引述俄羅斯國防部的話說,如果爆發大規模的現代化戰爭的話,戰爭將會首先從太空開始,太空中的通訊,定位衛星等等將會成為被首先攻擊的目標。

李:德國分析家喬菲表示,中共測試摧毀衛星的導彈可說「非常愚蠢」,因為我們身處飛彈時代,更需知道對方的行動,避免錯誤引發飛彈大戰,用導彈摧毀對手的衛星,等於打瞎他的眼睛,敵人反而會更衝動而按下發射飛彈的按鈕。

魏:台灣專家吳釗燮說,中共已經發展將近九百枚的短、中、程飛彈對準台灣,並且發展先進的潛艦,台灣相當憂心兩岸軍力的均衡正起變化,這也是中共企圖改變兩岸現狀的舉動。

李:有專家就認為試驗是為了告訴美國,中共有這樣的軍事能力, 遏制美國在台灣問題上進行干預, 因為美國如果出面干預台海問題,衛星極其重要。

魏:美國國際安全與武器控制副國務卿約瑟表示,這是一個很強的警告信。美國因此有可能開始立即發展有關對付中共衛星導彈科技的防護網技術。

李:美國的利益可能受到的威脅也是最大,全世界八百四十五顆衛星中,有五十三%、四百四十三顆屬於美國。這就代表美國必須投入大筆經費,才能保護衛星的安全。

魏:有分析認為美國未來的太空科技有幾個可能的發展方向:一種是強化現有衛星反制系統,包括提高衛星移動能力避開來襲飛彈。

李:第二則是增加備用系統,當衛星被摧毀後,能立即發射新的衛星遞補。最後一種,也是後果最為嚴重的,就是展開全面太空武器競賽,將殺手衛星、軌道武器、對地太空站統統搬上檯面。

魏:同時也可能引發地區性武器競賽,好像日本有先進的民用及商用太空科技,要轉化成軍事用途很容易。日本與中國關係原本就很複雜,也許會推動加強日本與美國的軍事聯盟。

李:更有人認為既然中共正在主導北韓核武六方會談,自己卻發射太空導彈,對整件事件帶頭起負面作用,中共的誠意就更令人懷疑。

魏:不管從那一個角度,對於愛好和平的人士,絕對不是個好消息,希望將來不要出現大家都不想見到的場面。今集時間又差不多了,我們下集再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秦鵬直播】大S和汪小菲離婚 網友為何吵翻?
【熱點互動】疑雲罩三峽 大壩安全嗎?
中共出白皮書 美方反擊 到底誰「出爾反爾」
美中女主播電視辯論 誰能更勝一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