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日記(六):班加羅爾

標籤:

【大紀元2月7日訊】(BBC記者 王榮加爾各達報導) BBC推出「印度週」大型報導,對南亞次大陸這個正在崛起的人口大國從經濟、政治和社會等各方面從多角度分析報導。

從加爾各達到班加羅爾,乘飛機,兩個半小時的航程用了九個小時。

早上5點趕到機場,搭6:50的飛機,預定9:20抵達。實際抵達時間是下午1:30。因為大霧,所有的飛機推遲起飛。

因為天氣、罷工或者其他不可預知的原因滯留機場,哪裡都在所難免。但是這次,雖然飛機延誤了四個小時的時間,我還是靠僥倖才沒誤了登機。

辦完登機手續,才5:30,被告知8:00才能過第二道安檢。因為5點的飛機誤點到10點起飛,所以大廳裡已經沒有椅子可坐。只好學樣,坐在行李車上,不時看看指示牌。但它總也不變。也許是積壓航班太多,放不下了。6:50的航班不知什麼時候登機。半睡半醒間,猛地聽到廣播裡喊,9W 515的乘客請到安檢口排隊。

摸門不著登機口

排了好一會兒隊,通過安檢,進了登機廳,按指示牌找到2A,但那上寫著另外兩個航班。而另兩個登機口上也沒有我的航班。指示牌不會錯,況且另兩個登機口也沒有一個顯示9W 515航班的。忽然過來一個印度姑娘,問我前面的男子是不是去班加羅爾,如果是,他應該到2號登機口排隊。男子說去問問,結果一去不復返。

難道改了?廣播裡沒有說啊。正疑惑間,2號口的工作人員大聲喊,9W 515的乘客,在這裡登機!怪不得那人不見了。趕快衝過去,趕上了可能是最後一趟大巴。上飛機坐下,差不多9:30。機組服務員很熱情,滿臉笑容。說可能10:00起飛。最後,因為等三個忙亂得搞不清東南西北的乘客,塔台到10:45才給我們這架飛機放行。

這三個最後上飛機的人都是氣喘籲籲,臉色極難看。 這種讓人血壓升高,心率加快,滿腦子困惑的經歷,以前在中國的機場碰到過。不同的是,在中國諮詢機場工作人員,十有八九會看到冷臉。在這裡,除了聽不大懂英文的,臉上會顯出茫然,能聽懂你問話的人,基本上都挺熱情。

發展的痛點

造成混亂、困惑的不只是大霧本身。大霧只不過暴露了機場承受能力的極限,說明它需要擴大、更新,才能適應印度經濟高速發展的新時代的要求。在加爾各達的一位商業諮詢顧問古普塔說,中國和印度的經貿往來如果加深,受益最大的是佔有海陸交通優勢的加爾各達和離班加羅爾不遠的港口城市欽奈(馬德拉斯)。

印度政府在公路建設上已經做了很大投資,鋪設三條主要乾道,其中一條叫’金四角’的公路連接德裡、孟買、欽奈和加爾各達。

古普塔說,機場確實是個痛點。按現在這樣的水平,無論哪項指標都離國際標準相差一大截。印度政府正在設法通過讓印度機場管理局和私營企業合營的方法,建新機場。這個過程什麼時候能有結果,現在誰也不知道。

貴賓廳想像

巧的是,他本人在我走的前一個晚上飛班加羅爾。飛機沒有誤點,而且他說二樓有一個非常好的商務廳,相當於貴賓廳。商務艙旅客和參加飛行里程計劃的人可以用。

我兩者都沾不上,而且也沒有看見那個貴賓廳。模糊記得有樓梯,但口上站著穿制服的保安人員,認為可能是什麼閑人止步的機要場所,也沒有標記指示。沒有看見貴賓廳的條件,不敢胡亂比較,但還是忍不住想起中國一些機場和火車站貴賓室和大眾候車室的巨大反差。

商務廳在二樓,我想如果大眾區域的條件能提高到一樓半的程度,反差也許就不會那麼強烈吧。有的美國公司現在規定員工外出公務,除非必要,都坐經濟艙。對印度可能得例外。(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印度日記(一):加爾各達印象
印度日記(二):西古地區農村採訪
印度日記(三):新古印象
印度日記(四):農民與土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