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評﹕中國與日本關係改善基礎仍然脆弱

標籤:

【大紀元2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於國香港七日電)中國與日本兩國再次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發生外交糾紛,但中國外交部仍宣佈外交部長李肇星將二月中將訪問日本。一項評論指出,兩件事同時發生,正反映中日關係的複雜性和雙方關係改善的基礎相當脆弱。

據外電報導,中國海洋調查船四日在釣魚島附近進行科學考察,日本內閣官房長官鹽崎恭久次日表示遺憾和抗議。當晚中國外交部官員則將日本駐中國大使館官員召喚到外交部去,當面表達對日本炒作此事的強烈不滿,並強調在釣魚島附近海域進行正常海洋科考是行使中方正當主權權利。

雙方繼續針對這項事件展開唇槍舌劍,日本首相安倍昨天出面表態,強調釣魚島是日本領土,這個立場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改變。中方則由外交部發言人姜瑜應戰,強調了中方的一貫立場。

香港「明報」的評論指出,在中方宣佈溫家寶總理四月訪日後,中日這次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再度激烈交鋒,無疑告訴世人,當前中日關係改善的政治基礎、民眾感情和輿論氛圍都相當脆弱。

雖然中國同意溫家寶訪日,而且讓李肇星前往日本做安排,但是,中方對日本國內政局如何發展,安倍是否堅持不參拜靖國神社,以及安倍對中國究竟持敵對或友好立場,仍然存有極大的疑慮。

評論認為,中國海洋調查船頻頻在釣魚島附近水域現身,這是近年來中國宣示釣魚島主權的重要方式之一,日方為此向中方表達抗議也是指定動作。

不過,如果中方判斷安倍上任以來所表達改善中日關係願望是真誠的,而且會在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有所承諾,則中方大可不必在日本作出反應後以牙還牙。如今中方不願啞忍,似乎顯示中方對安倍已經開始失去信任和耐心。

另一方面,安倍近日訪問歐盟時,高調支持歐盟拒絕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同時日本與美國達成協定,認同美軍和日本自衛隊就台海發生危機或緊急事態時制訂的各種應對計劃,評論表示,這些行動都讓中方看到,安倍和小泉根本沒有差別,他上任之初所採取的改善中日關係的舉動,只是一種權宜之計。

相關新聞
日媒:中共轉態 靖國問題成彈弓手
昭惠5月北京行 中共「安倍方案」曝光
薛偉:對中日關係的展望與期待
中日關係錯綜複雜  兩國合作變數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