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林天文台發揮台灣觀測優勢 大舉國際合作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3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二十一日電)在行政院國科會長期支持下,國立中央大學的鹿林天文台近年來不斷增添精密望遠鏡設備,而且台灣經緯度非常適合觀測,也觀察到許多特殊天文現象,鹿林天文台更和其他國家科學交流,正帶領台灣天文研究邁向跨國的研究中心。

中央大學1981年在校區啟用當時最大61公分口徑天文望遠鏡。在國科會計畫支援下,1999年決定在鹿林前山設立天文台,2002年建置台灣首座突破一米的望遠鏡,是台灣唯一開放國內外進行天文觀測研究的天文台。

目前天文台正在籌建兩米的望遠鏡,預計2009年完成建置。

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陳文屏表示,鹿林天文台觀測工作都是應用小型望遠鏡和台灣觀測條件的優勢,因為小型望遠鏡的運作及時間分配,比兩米以上大型望遠鏡更具彈性。

陳文屏指出,台灣緯度接近赤道,經度上與美國夏威夷相隔千里,因此,可以一面集中注意力在南方天空目標,一方面對於瞬間發生的天文現象,例如超新星及伽瑪射線爆 (Gamma-ray bursts),更是在全天24小時佔了5到6小時的便宜。

自2003年7月開始,鹿林天文台一米望遠鏡 (LOT)加入伽瑪射線爆光學餘暉觀測行列,並與日本、大陸以及韓國的天文台合作成立東亞伽瑪射線爆測網 (EAFON)。在3年觀測時間內,LOT對41個伽瑪射線爆進行光學後續觀測,並成功的觀測15個伽瑪射線爆光學餘暉。

陳文屏強調,目前天文台除一米望遠鏡、SLT(40公分)望遠鏡、中美掩星計畫 (TAOS)和發射線巡天計劃(LELIS)外,更多的觀測設施如中大大氣系/環工所的亞洲大氣污染物長程輸送與衝擊研究。

另外,成功大學物理系的紅色精靈地面觀測與極低頻無線電波偵測系統,以及環保署鹿林空氣品質背景測站(LABS),也都設置在鹿林天文台基地附近,展開各領域相關的研究計畫。

相關新聞
菲律賓棉蘭老島地震
港天文台:豬年第一天有史以來最溫暖
印尼發生6.5級地震
香港天文台測得西藏今早五級規模地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